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經濟民生

沈陽探索高效利用停車用地資源新路徑

劉 桐
2023年05月26日08:31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首次利用交通場站建復合式立體停車樓

  近年來,隨著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長,而基礎設施供給不足,導致停車供需矛盾突出。尤其是在中心城區建成較早、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沒有預留足夠的停車場地資源,停車難問題尤為突出。

  為滿足市民停車需求,沈陽市今年持續推進復合式立體停車樓建設,年底前將建成投入一批停車樓項目。今年,沈陽市通過深挖資源、路徑創新,高效集約利用停車設施土地資源,重點擴容泊位供給,多措並舉緩解城市停車難題。

  建立體停車樓解決“一位難求”

  渾南區世紀大廈周邊分布有多座商業辦公樓,緊鄰地鐵、有軌電車站,往來人員密集,工作時段停車常是“一位難求”,僅高峰時段停車泊位缺口接近1000個。

  不僅商貿辦公區車位緊張,住宅社區也是停車矛盾突出。於洪新城地區大型居民小區密集,5月23日晚高峰過后,大通湖街兩側停車泊位已滿。

  目前,城市內交通場站僅以交通停靠功能為主,並未與停車等城市服務功能有效結合,土地利用率較低。而正在建設中的世紀大廈、大通湖街復合式立體停車樓可實現公交、有軌電車和社會車輛立體停放。

  沈陽市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城區動靜態交通融合提升PPP項目首批靜態交通工程中,統籌考慮公交車與社會車輛停車需求,首次利用交通場站用地建設世紀大廈、大通湖街、軟件園、白塔河二路、金山、惠民新居一批復合式立體停車樓。採取集約用地理念,地面作為公交車停車場,地上建設多層小汽車停車樓,預計於今年年底前建成。

  項目建成后,將提供340個公交車泊位,滿足30余條公交線路停車需求,進一步緩解公交佔路停車帶來的擾民問題。同步新增社會停車泊位4559個,緩解城區內停車壓力。

  新式停車樓內設充電樁

  近日,在於洪區大通湖街與仙女河南路交叉口東北側,大通湖公共立體停車場順利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成為沈陽市城區動靜態交通融合提升PPP項目立體停車場建設,首個主體結構封頂的工程建設項目。

  新式立體停車樓與以往停車設施有何不同?私家車如何停放?

  大通湖街復合式立體停車樓建設單位提前揭秘:以往常見的立體停車場多為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是通過機械設備自動升降、移動將車輛自動地送進停車泊位。而大通湖街停車項目為自行式立體停車樓,樓內各層間建有坡道,由司機自駕駛入停車泊位內,車位空間更寬敞,適合更多種車型停放。

  立體停車樓空間設計也更科學,分別設有社會車輛、公交車輛和行人的出入口。其中,負一層及二層至五層層高為3.5米,為社會車輛停車區,可停放社會車輛996輛﹔公交車停車區在一層,層高5.1米,提供51個公交車輛泊位。

  此外,立體停車樓功能齊全,樓內設計充電樁共158個。還預留辦公用房、設備用房、休息用房、公共衛生間以及未來功能轉化用房。

  增加1.1萬個臨時停車泊位

  今年,沈陽市在做好停車設施“新建增量”的同時,還注重“挖潛擴容”,提升城市停車供給能力。

  沈陽挖潛土儲地塊、邊角余地等存量資源,利用46處閑置地塊建設臨時停車場,增加臨時停車泊位1.1萬個。

  推進核心區公共停車場建設,在三甲醫院、集中辦公區、老舊小區、重點商圈、中小學等市民停車需求集中的熱點區域內,啟動建設20處公共停車場、新增約1萬個公共泊位。

  此外,沈陽還將通過優化停車供給結構,優化道路公共空間,加強工程建設,完善智慧管控,持續提升沈陽靜態交通秩序治理能力,全力緩解城市停車難問題,營造路暢人安便捷有序的交通環境。

(責編:王斯文、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