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現代化都市圈文物首次聯展

廟后山遺址的人類化石、新樂遺址的太陽鳥、青銅時代的遼寧式銅劍、海州黃瓦窯的琉璃……5月20日,“七星合耀——沈陽現代化都市圈歷史華章展”在沈陽博物館開展。展覽匯集沈陽、鞍山、撫順、本溪、阜新、遼陽、鐵嶺的典藏精粹,共展出文物214套247件,內容涵蓋古人類、古文化、社會生活、建筑藝術等。
“該展是首個聚焦沈陽現代化都市圈‘七市一區’現代化都市群區域歷史的展覽。”沈陽市文博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裡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中華五千多年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珍貴財富,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資源。”以文物為載體,“七星合耀”將這些山水相連、人文相親的城市歷史融為一體,通過呈現歷史脈絡,更好助力城市發展。
“以廟后山遺址為代表,大約在距今50萬年前,人類就已經踏足今天的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地域了。”展覽現場,策展人王闖為前來看展的觀眾分享著都市圈的歷史。該展覽共設計了9個單元,包括遠古遺蹤、龍鳳初現、青銅風採、漢魏壁畫、瓦當藝術、蕭氏遼墓、長城烽燧、琉璃官窯、才子芳華。“每一個單元都從一個側面反映都市圈的某方面歷史文化風採,可以說展覽呈現的既是時間線,也是文化線。”王闖進一步解釋說:“第二單元龍鳳初現,反映了都市圈古代先民的精神信仰。沈陽新樂遺址出土的炭化木雕鳥,專家認為是中華民族鳳圖騰的重要源頭之一,也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木雕藝術品,距今約7200年,充分展示出新樂原始先民高超的雕刻工藝和審美情趣﹔出土於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沙拉鎮查海遺址,距今約8000年的龍紋陶塑和龍形堆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龍形象文物實體和龍形象崇拜實例。第四單元漢魏壁畫反映了當時古代人的一種社會生活。第八單元琉璃官窯則借著海州窯來展現當時宮廷建筑。”
以歷史文物勾勒出曾經的歷史圖景,讓這片山水相連、地域相依的現代化都市圈多了一份歷史的厚重,通過展覽,也傳達著這裡獨特的文化印記。
此次展覽展出文物214套247件,其中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28件,三級文物39件。王闖介紹,出土於海城小孤山遺址的骨魚叉是目前我國舊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唯一完整的捕魚工具,標志著小孤山先民的骨器制造已達到了較高水平﹔浮雕人面斧鑿石范則極為罕見,對研究使用青銅短劍人群的族屬和春秋時期遼陽地區的青銅冶煉技術具有較高的價值。
沈陽現代化都市圈是以沈陽為中心,輻射鞍山、撫順、本溪、阜新、遼陽、鐵嶺以及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七市一區現代化都市群。為推進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更好傳承與弘揚區域優秀傳統文化,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博物館聯盟於2023年4月10日成立,目前有31家成員單位和支持單位。“七星合耀”展覽也是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博物館聯盟成立后的第一個聯展。
該展由遼寧省博物館、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遼寧省文物保護中心)、沈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支持,沈陽市文博中心、沈陽博物館、沈陽新樂遺址博物館、鞍山市博物館、本溪市博物館、遼陽市文物保護中心(遼陽博物館)、鐵嶺市博物館、鐵嶺市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主辦,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承辦。策展人王闖表示,希望通過展覽充分展示這些城市之間的文化聯系,讓人們從新的視角去深入感受這裡的歷史。
“七星合耀”展覽將持續至2023年8月20日。此外,為配合此次展覽,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博物館聯盟還將在沈陽博物館推出一系列專家講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