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文化教育

沈陽“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30余所小學

楊競
2023年05月17日08:25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沈陽“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30余所小學

演員以邊示范邊講解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中國戲曲。記者 楊 競 攝

5月11日13時,沈陽評劇院新編歷史劇《劈山救母》在沈陽市渾南區第十二小學上演,此次演出是今年沈陽評劇院“戲曲進校園”系列演出活動的第11場。

此前,該活動已先后走進沈陽南京九校、長青小學、靜美小學、珠江五校等多所學校,為學生們表演了《打神告廟》《殺廟》《劈山救母》《楊門女將·探谷》等經典戲曲片段,演員通過戲中角色向同學們普及了戲曲中“生旦淨丑”的行當劃分,將戲曲教學融入表演中,潛移默化地推動戲曲的普及與傳承。

“評劇流傳於中國北方,是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是僅次於國粹京劇,位列中國戲曲第二位的劇種。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沈陽評劇院的評劇表演藝術家韓少雲、花淑蘭、筱俊亭,被評劇界稱為韓、花、筱三大藝術流派。” 演出當天,主持人首先向1000多名師生介紹了評劇發展史。

“吾師點化脫了凡,變化無窮任自然……”在室內籃球場臨時搭建的舞台上,陳佳旺、高桂誠、王春晗、陳瓏文等演員,把《劈山救母》中一個少年如何勇敢地劈山救母親的古老神話故事表演得生動傳神,鮮活的人物、曲折的情節、婉轉的唱腔吸引著師生,演到精彩處,台下傳來一陣陣的叫好聲。

孩子們被藝術家美麗的妝容,華麗的服飾,精湛的表演深深吸引。一名小學生說:“演員們優美的唱腔、經典的做派、節拍鮮明的伴奏,讓我大開眼界。長大后我也想當一名評劇演員。”

《劈山救母》表演結束后,沈陽評劇院的表演者給學生們講解了唱腔、身段、表演等戲曲知識,還進行了精彩的互動式教學導賞,“右手叉腰,丁字步,小圓場……”在手把手的教學下,不一會兒工夫,孩子們就把《小河流水》《春蠶到死絲不斷》等5個經典唱段有模有樣地唱了出來。“‘戲曲進校園’通過普及戲曲知識、體驗演出動作、表演傳統戲曲等形式,讓學生們感受傳統戲曲魅力。同時,也激發了廣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喜愛,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渾南區第十二小學校長王興華說。

同一時段,沈陽京劇院也開展了10余場“戲曲進校園”系列演出活動,他們先后走進省實驗中學(新疆部)、珠江五校、渾南二小、東北育才學校等中小學,演出了京劇《蘆花蕩》《赤桑鎮》及京劇名段《四郎探母》《狀元媒》《探陰山》等。通過精品劇目賞析、特色展覽、名師講堂、探秘后台、京劇體驗等多種互動體驗形式,引領學生邊看邊聽,體驗京劇的四功、五法,近距離全方位地感受國粹魅力。

“戲曲進校園”是沈陽今年著力實施的“文化+”工程,也是全面提質升級藝術惠民工程內容之一。目前,已走進30余所學校,今后還要繼續走下去,並將在沈陽市中小學全面鋪開。沈陽評劇院副院長滕野說,與以往不一樣,今年“戲曲進校園”主推“四觀一講”。一講是講評劇的發展史﹔一觀是請孩子們參觀沈陽評劇院的非遺展館﹔二觀是讓孩子們觀看老師在排練場是怎麼排練的﹔三觀是讓孩子們參觀演出的后台,看演員是怎麼化妝的,怎麼扮戲的,舞美人員是怎麼裝台的,樂隊是怎麼擺位置的﹔四觀是現場觀看演出。這樣通過“講”“演”“教”“展覽”“互動體驗”,將戲曲“進校園”變為“近學生”,讓學生零距離感受傳統戲曲的魅力,接受戲曲文化的熏陶。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