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阻擊入侵物種 守住生態安全

今年2月,大連海濱濕地,一種長相“怪異”的草本植物引起人們的關注。經鑒定,這種原產於北美東海岸及墨西哥灣的植物學名為互花米草,雖首次在遼寧境內發現,卻是全球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中最嚴重的入侵植物。
3月,遼寧省相關部門採用刈割加深埋的方式,將已發現的互花米草種群予以清除。隨后,遼寧省五部門聯合出台《遼寧省互花米草防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要求在沿海六市開展排查、防治專項行動。
這場因外來物種引發的緊急行動,再次警示我們生態安全保護不容忽視。遼寧省面臨哪些外來物種侵害?怎麼防治?記者進行了專題採訪。
去年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700多萬畝
僅鬆材線虫病、紫莖澤蘭等11種主要外來入侵生物,每年給我國農林牧漁業生產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365.6億元,間接經濟損失約194億元……5月12日,在沈陽啟動的2023年“全國林草生物災害防控宣傳周”上,這組數據刷新了人們對生物災害的認識。
那麼,遼寧面臨的外來生物災害又是什麼樣的狀態呢?
來自省林草局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遼寧省年均有害生物發生面積786萬畝,年均防治671萬畝。2022年全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708.02萬畝,成災面積7.71萬畝。
由於遼寧省地處長白山、華北、內蒙古自治區三大植物區系交會處,生物多樣性豐富,同時也是全國林業有害生物災害頻發省份之一,有害生物呈現種類多、發生頻率高、分布地域廣、危害損失大的特點。目前,全國14種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中遼寧省分布有5種,即鬆材線虫病、美國白蛾、紅脂大小蠹、楊干象和落葉鬆枯梢病﹔而全省能造成危害的林業有害生物種類多達50余種。
當前,遼寧省發生較嚴重的林業有害生物包括鬆材線虫病、美國白蛾、紅脂大小蠹、楊樹病虫害和一些其他突發性病虫害。其中不少有害生物即是“外來者”,如鬆材線虫病、美國白蛾等。
據介紹,在我國目前已知的外來有害物種,超過一半是人為引種,比如經濟物種、藥物、牧草或飼料,以及一些用於觀賞性的植物或動物。此外,隨著人員旅游,自然水流、氣流、風力以及動物遷徙等途徑,也會造成有害物種的入侵。
持續加強防治外來物種取得不俗成績
有害物種的入侵,對我們的生態安全、生物安全和經濟發展均構成嚴重威脅。
“拿鬆材線虫來說,它要用400倍顯微鏡才能看清楚,但它的破壞力極強,鬆樹一旦感染40天左右即干枯死亡。砍掉染疫鬆樹粉碎並焚燒,是目前防止鬆材線虫病傳播的主要辦法。”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遼寧省防治鬆材線虫病壓力不小:一方面染疫的樹木失去經濟價值,且疫區內的鬆木不能砍伐、運輸、加工,不利於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處置疫木也需高額的成本投入,來自伐樹、環境處理、運輸粉碎,甚至連直徑1厘米的鬆枝都不能放過。
此外,東北森林帶是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阻斷鬆材線虫病北擴,遼寧省承擔著重大任務:確保今年底前在距吉林省界20公裡范圍內建成無疫木、無疫情的“隔離帶”,“十四五”期末爭取擴大至30公裡。近年來,為治理鬆材線虫病,遼寧省已累計清除作業73萬畝,銷毀鬆材線虫疫木高達476萬株。
美國白蛾也是外來林業有害生物。最早於1979年由鄰國傳入丹東市,而后危害蔓延至13個省級行政區。由於其容易隨貨物包裝物或運輸工具遠距離傳播,去年遼寧省13市的67個縣(市)區發生美國白蛾災害,發生面積達176.4萬畝。
近年來,遼寧省持續加強有害外來生物防治,並取得不俗成績:未發現縣級以上美國白蛾新疫區,疫情總體平穩,有虫不成災﹔遼東地區落葉鬆毛虫災情基本消除,遼西地區油鬆毛虫趨於平穩﹔鬆材線虫疫情防控實現“五下降”,疫區數量下降至18個縣(市)區,並計劃至“十四五”期末將疫區降至16個以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