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要聞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電焊工朱先波:愛與工作“較真兒”的“鋼鐵裁縫”

尹柏寒
2023年04月29日10:54 |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小字號

“航母、船舶由一塊塊鋼板拼接而成,所以我們電焊工又被稱作‘鋼鐵裁縫’。”48歲的朱先波,是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非船事業部電焊班電焊工。“我的使命,就是確保‘國之利器’焊縫‘零瑕疵’。”

創新先行,敢於挑戰,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壟斷

“一艘萬噸級輪船,焊縫長度數以萬米計,每一條焊縫都必須較真兒。”在工作中絕不懈怠,朱先波正是這個“較真兒”的人。

彼時,大船集團正在建造一艘重點型號水下產品,然而,從外國進口的一個關鍵部件卻無法完成焊接。集團請的很多專家都無計可施,項目隻好暫時擱置,一停就是半年。

那麼,如何突破這個“卡脖子”難題?

這件事在朱先波的心裡埋下了一根“刺”。他借來磁場方面的書籍研究,並找了4名工友一起試驗。試驗中,他們先用書上介紹的“左手定律”法,沒有效果﹔再試試“隔離法”,成本太高,還是不可行。最終,他們選擇使用“導磁法”,取得了成功。朱先波心裡的那根“刺”,終於在夜以繼日地研究和試驗后被“拔除”。

在此后遼寧艦、山東艦的建造過程中,因為有了前期的研究成果,磁場影響焊接已不再是阻礙生產的因素。

朱先波研發國家發明專利8項,各類創新成果近百項,有53項創新成果成功轉化,累計為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節約資金2929萬元,創造經濟效益數億元。

潛心鑽研,率團攻關,助力重點工程突破難點

朱先波潛心鑽研激光校形技術,並成功應用於某重點專項工程鈦合金項目施工中,開辟了激光校形應用的先河。他先后攻克了特種鋼MIG焊接、大型結構變形控制、堆內構件大型壓力容器MIG單面焊雙面成型和大厚度鑄件焊接等技術難題。

從80%提高到99.86%,探傷合格率的提高,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余年來,他先后參與解決了“X城大型平台實驗”等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技術難題,還主持攻克了“華龍一號”安全殼預防焊接變形難題等重大生產難關60余個。

扎根一線,言傳身教,薪火相傳詮釋工匠精神

近幾年,通過“職工創新工作室”“大連市勞模工匠創新智庫”“中工雲課堂”等平台,接受過朱先波培訓的人,達10萬人次。

朱先波先后培養了3名全國技術能手、10名高級技師、2名大連市創新技術能手、56名國防重點工程專項焊接高技能人才……

他的徒弟王野、王玉坤、王維亮等11人在國內外各類大賽多次奪冠,他也因此榮獲“嘉克杯”國際技能大賽“金牌教練”稱號。

與焊花為伴的20余年裡,哪裡有難啃的骨頭,朱先波就往哪裡鑽。“看到自己參與建造的大國重器撐起國防的屏障,有多苦有多累,都值得了。”朱先波說。

(責編:邱宇哲、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