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育秧實現機械化 春耕效率高一倍
伴隨著天氣轉暖,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古城鎮窪泥甸子村村民初樹東進入農忙時節。與幾年前不同的是,今年他承包的水稻田裡,育秧的人數減少了一半,效率卻提高了一倍。
4月23日,初樹東推著一輛滿載育秧土的兩輪手推車在田裡穿梭,不遠處,幾名招用的工人操縱著一輛帶有雙側履帶的機械車,小心翼翼地行走在育秧田裡,機械車所過之處,水稻種子便完成了播撒。
初樹東的育秧田共計7畝地,種子長成后可供1200畝水稻田插秧,秋天預計收獲50萬公斤糧食。記者看到,田地裡,水稻的育秧過程完全依靠履帶式機械車完成——育秧土、種子、塑料秧盤被分別放入機械車上的不同存儲器裡,隨著機械車的啟動,田地表面被陸續覆蓋上一個個育苗秧盤。
“這不是普通的育苗秧盤,機械車把種子、土壤、壯秧劑、珍珠岩、有機肥等分層次均勻播撒在塑料秧盤裡,然后按照履帶的行走軌跡,整齊排列在地表,不僅比例科學,而且便於管理。”初樹東說。
機械車育秧的好處還體現在工作效率方面。據介紹,完成7畝地的育秧隻需要6個工人、5天時間,而以前人工育秧時,至少要招用10多個人,花費10天時間。
初樹東口中的“機械車”全稱是水稻育苗機,它有半米高、1.5米長,對其用途的專業說法是一次性實現放土、播種、蓋籽等流程。根據近年來的觀察,機械化育秧后,秧苗整齊、長勢好,不易發生病虫害,而且種植后秧苗成活率高、生長快速、產量高。
在本溪市,像初樹東一樣採用機械化春耕的農戶有很多。近年來,本溪市不僅在水稻種植方面大力推廣機械化,還通過推廣平歐雜種榛脫苞機,解決了大果榛子的機械化技術問題。另外,針對玉米種植也進行了改進。
初樹東正是在桓仁縣農業部門的幫助下引進了水稻育苗機,依靠機械化種植,他種植的水稻在去年獲得豐產。桓仁縣古城鎮的稻米也依靠機械化育秧種植在全國建立起了頭部稻米的優勢,並於不久前入選農業農村部公布的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名單,同時獲得省農博會最受百姓歡迎的農產品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