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真抓實干求突破 奮勇爭先展新姿

中歐班列“鐵嶺號”首列回程班列。圖片由特約記者桂鐵軍攝
萊尼線束系統(鐵嶺)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車線束生產線。
核心提示
早春時節,草木萌動。
在遼北的黑土地上,處處涌動著立即動起來、迅速干起來的發展熱潮。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大,中歐班列開啟加速模式,二手車出口平台正式運行﹔招商工作有力有序推進,新能源項目精准對接,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加速落地﹔文旅商貿亮點頻現,冰雪節、迎新消費節、農機裝備展等節慶活動持續不斷。
今年是我省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首戰之年。開年首季,鐵嶺市廣大黨員干部以“鐵嶺振興、首戰有我”的責任擔當,真抓實干、務求實效,展現了勇於開拓、奮發有為的新氣象。
定目標明任務
全市上下掀起行動熱潮
去年12月,省委作出啟動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部署,動員全省上下大干三年、奮斗三年,以超常規舉措打一場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役”,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緊隨其后,在鐵嶺市委八屆七次全會上,鐵嶺市就作出了啟動實施鐵嶺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決定,堅定了打好打贏新時代遼寧振興“遼沈戰役”鐵嶺戰場攻堅戰的決心。
立即動起來,迅速干起來。春節前,鐵嶺市召開招商引資動員大會,部署了全年招商引資任務和目標,打響了三年行動的第一槍。制定了《鐵嶺市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方案》和《加快實現鐵嶺振興發展新突破(2023年)工作圖譜》,細化了67項重點任務的時間節點,分解到分管市級領導。春節后上班第一天,鐵嶺市召開推進高質量發展暨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攻堅戰”動員大會,吹響了三年攻堅的“沖鋒號”。鐵嶺市明確,到2025年要實現“三個提升”“三個增強”“四個高於”的目標,即綜合實力、科技創新能力和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新型城鎮化和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市場主體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園區承載力和產業發展動能全面增強,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為確保每項部署都落實到位,鐵嶺市細化督查考核,運用工作圖譜把工作量化、細化、流程化,讓干什麼、怎麼干、誰來干一目了然,在精准傳導壓力的同時,也精確跟蹤督查。為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鐵嶺市還制定市級領導包保推進重大項目的工作機制,及時解決問題。
抓招商上項目
沖鋒在抓落實的第一線
經濟要靠項目拉動,發展要靠項目支撐。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需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高質量抓好項目建設。省委啟動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后,鐵嶺市就把招商引資工作放在抓落實的突出位置,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完善調度督導機制、精心繪制招商“路線圖”。
落實,落實,再落實。在招商引資工作中,鐵嶺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以身作則,沖在抓落實的第一線,4次帶隊赴北京、河南、深圳、廣州及周邊地區開展專題招商活動,與20多家中央企業對接溝通。各縣(市)區也牢固樹立沖在一線抓落實的理念,主動作為,迅速出擊。鐵嶺縣時刻保持“戰時狀態”,副縣級以上領導帶頭“走出去”招商,帶動形成全員招商的濃厚氛圍﹔昌圖縣組建6個由副縣級領導牽頭的產業招商組、4個專業招商小分隊,高密度、多頻率、不斷線地開展項目推介和對接洽談﹔調兵山市積極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活動,先后赴國投集團、安琪酵母等重點企業推進合作。
截至目前,鐵嶺市已新簽約項目102個,簽約金額138.69億元,同比增長62.6%。前2個月,省外實際到位內資23.53億元,同比增長65.47%。預計到一季度末,省外實際到位內資可達35.5億元,增幅20%。
主動融入大局
加快建設現代化農業強市
在2月13日召開的鐵嶺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鐵嶺市明確,按照中央及省委農村工作會議關於落實好“三農”工作的各項部署和要求,主動融入農業強國、農業強省建設大局,加快建設現代化農業強市。
農業是鐵嶺最大的資源,也是鐵嶺最大的優勢。
3月1日,鐵嶺市蓮花湖數字農業示范區項目正式落地。項目由遼寧北森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技術依托浙江大學等高校院所,規劃投資5億元,先期投資約1億元。作為農業科技應用的最新成果,項目建成后,將對鐵嶺從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起到積極的示范引領作用。
同樣圍繞鐵嶺的農業資源做文章,去年落戶的鐵嶺雅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已經在今年2月份投產。公司將藏在稻殼和淨米之間的米糠加工成膨化糠,下一步還將建設一條米糠油的生產線。作為紅牛飲料的包裝和灌裝服務商,遼寧奧瑞金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投資1.1億元建設的大米深加工項目,也於今年1月正式投產。公司生產的即食米飯,既有高端的包裝,又有開原大米的高品質,一投入市場就收獲了好評。
對於鐵嶺來說,加快建設現代化農業強市,是堅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經濟增長盡快趕上全省平均水平、加快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的重要支撐,更是增進民生福祉、提升鐵嶺人民幸福指數的現實需要。
為確保到2025年推動現代化農業強市建設取得新突破,鐵嶺市今年將縱深推進糧食產能提升工程、特色產業培育工程、科技強農助農工程、和美鄉村建設工程、富民強村示范工程5項工程,全力完成好糧食安全、產業振興、和美鄉村三大突破任務,牢牢守住高質量發展基本盤。
優存量擴增量
全力做大工業經濟規模
作為寶馬汽車的低壓線束產品供應商,萊尼線束系統(鐵嶺)有限公司在鐵嶺運營多年。今年初,公司擴大產能,新能源汽車高壓線束數字化生產線項目正式上線。
同樣是汽車零部件企業,遼寧帝德科技有限公司也在鐵嶺一步一步做大做強。2014年從一條發泡生產線起步,2021年開始建設新廠區,現在已經成長為遼寧省高新技術企業。
萊尼線束和帝德科技的發展與成長,是鐵嶺市眾多工業企業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這其中有企業搶抓發展機遇的內因,也得益於當地各級各部門的鼎力支持。
如果一個地區工業不振興,經濟質量和效益就會受到很大影響。鐵嶺全面振興,首先就要工業振興,要找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著力點,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全力做大工業經濟規模。
按照省委主要領導的要求,鐵嶺市把振興工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出要強化項目為王、產業為本、發展為要的理念,堅持導入增量、優化存量並舉,全力做大工業經濟規模。
為確保目標順利實現,鐵嶺市成立了由17個單位為成員的穩定工業經濟運行工作專班,組建了17個服務企業小組,開展點對點服務。在優化存量上,鐵嶺市要求各縣(市)區都要梳理有基礎、有條件、有市場、有能力的企業,在技術改造上重點突圍﹔要用數字技術為先進裝備制造、農產品精深加工等主導產業賦能,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綠色低碳發展﹔全面落實50個重點技改項目,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聯動,持續提升主導產業核心競爭力,支持工業穩增長。在增量培育上,鐵嶺市要求各開發區(園區)切實發揮工業項目招商主力軍、主陣地作用,按照經濟總量三年倍增目標要求,每年都要引進2至3個固定資產投資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要堅持以“畝均效益論英雄”,著力引進一批調結構、補短板、增后勁的高質量工業項目。
突出區港一體
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今年前3個月,中歐班列“鐵嶺號”已經開行9列,而且還有1列回程,實現了與俄羅斯貿易的“雙向互通”。這就是首戰之年,中歐班列“鐵嶺號”的首季成績單。
鐵嶺地處內陸,不沿邊不靠海不臨港,但是這裡卻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裡打造出一個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新通道。
落實省委關於“打造東北海陸大通道”的部署要求,鐵嶺市強化開放意識和前沿觀念,立足地處“沈大哈長”經濟主軸線的區位優勢,積極打造“東北(鐵嶺)國際陸港”,並借助鐵嶺保稅物流中心的政策優勢,突出“區港一體”,創新模式開通了中歐班列“鐵嶺號”,並實現了常態化運行。
進入2023年以來,中歐班列“鐵嶺號”更是跑出了“加速度”,預計全年有望開行50列,鐵嶺保稅物流中心進出區貨值預計實現7億元。
中歐班列“鐵嶺號”不斷提速的同時,鐵嶺市對俄貿易平台建設也取得了新進展。依托鐵嶺保稅物流中心的平台優勢和中歐班列的通道優勢,鐵嶺市引進了多家外貿出口、通道服務企業,成功對接了俄羅斯的多個商會協會。與此同時,鐵嶺市還堅持“以物流帶動貿易、以貿易帶動產業”的發展思路,依托東北(鐵嶺)國際陸港,推動“經濟通道”向“通道經濟”轉變,“過路經濟”向“落地經濟”轉型,“通道經濟”紅利惠及企業、助力產業。目前,開原生產的首批洗化用品已搭載中歐班列進駐俄羅斯聖彼得堡,通用機械、風景筆業等企業與俄方簽訂出口意向協議,中國二手車出口基地(鐵嶺)服務中心也正式挂牌……
突出區港一體,深耕中歐班列,如今,這個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新通道,正逐步成為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