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三留守”服務站聯手社區完善基層治理

3月8日,66歲的鄭桂梅接到民政局服務站工作人員電話的時候,她知道困擾自己的買大米難題解決了。
鄭桂梅中年喪偶,幾年前,兒子、兒媳也因病相繼去世,留下了一對未成年兒女。“一股急火引起神經性病變,左腿不聽使喚了。日常生活開始受到影響。” 鄭桂梅說,“我家住5樓,腿病讓我上下樓成了問題,10斤大米都拎不上來。”當時,鄭桂梅隻能依靠親屬和鄰居的幫忙,為了不麻煩別人,有一次,鄭桂梅囤積了幾百斤大米,以至於最后都發了霉。
2020年,本溪市民政局在全市建立關注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的“三留守”服務站。
“‘三留守’服務站採取與當地社區(村)合作的方式,針對這三個群體開展多元化服務,包括電話探訪和入戶探訪等。”“三留守”服務站工作人員徐微告訴記者。也正是在那一年的入戶走訪中,徐微了解到鄭桂梅家的情況,隨即開始了包括買大米在內的日常照料服務。
“三留守”服務站工作人員趙晴告訴記者,依靠社區提供場地和支持,服務站聚焦“一幼”,為留守兒童提供興趣培養、安全衛生健康教育和社會心理支持等服務,同時還會服務“一老”,為留守老人提供就醫陪同、生活用品代購、入戶家庭保潔等服務,並定期上門為留守老人進行體檢,“每隔兩天,服務站都會打電話詢問,半個月上門探望。”趙晴說。
與鄭桂梅一樣受到本溪市民政局“三留守”服務站照顧的還有溪湖區石橋子社區89歲老人葉素雲,3月8日,服務站工作人員給老人送去了餃子。
3年來,本溪市民政局陸續建立了“三留守”服務站8個,輻射本溪全市,各站設立專職工作人員1人、兼職1人,建檔1500余人,對留守兒童、老人、婦女及困難殘疾人開展入戶走訪,服務超過8萬人次。
本溪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本溪市構建的“三留守”服務體系中,“三留守”服務站與當地社區(村)合作是重要的形式,這使得關愛服務、改善生活品質成了基層治理的一部分,因此在對“三留守”群體進行就業指導、生活幫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另外,在展開“三留守”服務過程中,民政局還引導社工、志願者積極參與,既彌補了服務站人手不足的問題,還讓服務內容更加多元化。3年來,“三留守”服務站開展兒童看護及興趣引導、婦女就業創業技能培訓、老人陪伴及健康輔導等專項活動112次,受益群眾1.2萬余人次。
本溪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三留守”服務站對於本溪市養老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是一個補充,接下來,本溪市還會繼續壯大服務站規模,讓有需要的群體進一步得到保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