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人民日報看遼寧

遼寧省果樹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威生:深耕沃土選育好種

本報記者 劉洪超
2023年03月01日08: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深耕沃土選育好種(點贊新時代)

  在遼寧省營口市熊岳鎮的國家果樹種質熊岳李杏圃內,遼寧省果樹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威生正帶著新員工,對果樹逐一進行修剪。“修剪果樹看似簡單,其實裡面學問大得很,剪枝一定要科學合理。”

  出生於山西農村,劉威生從小就對植物感興趣。高考填寫志願時,他報考了山西農業大學並被成功錄取,后又考取了沈陽農業大學的研究生。上世紀90年代初,研究生數量少,有很多留在城市裡的機會。但劉威生選擇了熊岳鎮,成為遼寧果樹研究所的一員。

  作為保存李、杏資源的專業圃,熊岳李杏圃保存著來自全球各地的李、杏種質資源1600余份。熊岳李杏圃從一個地處偏僻村落的果樹苗圃,發展成為世界上保存李、杏資源份數最多、多樣性最豐富的資源圃,離不開劉威生和團隊的努力。

  “李、杏原產於我國,遺傳多樣性極為豐富,且耐干旱、耐寒冷、耐濕熱、好管理,適應生態相對脆弱地區,對種業振興、鄉村振興和生態安全意義重大。”劉威生說,“種質資源基因庫越完備,選出符合育種目標的株系的可能性就越大。”然而,李、杏多見於僻遠山區,劉威生從工作的第一天起,就開始了跋山涉水的尋找歷程。

  曾經,劉威生和同事在福建省政和縣考察耐濕熱的珍稀杏資源,沒想到剛剛登上山頂,就遇到大雨、台風。“高壓線被風刮斷,接地處冒出火花和刺刺的聲音。”劉威生和同伴頂著風雨在泥濘濕滑的山路上互相攙扶著前行,最終成功找到了5株上百年樹齡的大樹,后來被鑒定為杏屬新種——政和杏。

  “在收集、評估優質種質資源之后,我們利用自主研發的高效育種技術體系,結合傳統雜交育種技術和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培育新一代系列品種。”劉威生介紹,截至目前,團隊已配制李、杏雜交組合100多個,從2萬余株雜交實生苗中培育出適宜在我國不同生態地區種植的15個新品種。

  劉威生還帶領團隊對收集、保存在李杏圃內的種質資源進行科學系統的研究,“我們會在不同季節對它們進行物候期、植物學特征、生物學特性、果實經濟性狀調查和編目,並匯交到國家種質資源數據庫中,供科研、教學單位共享利用。”

  “一句話總結我這30多年的工作,就是圍著這一棵棵果樹打轉轉。”劉威生說,“這片土地給予了我很多。我從農村來又到農村去,我會深深地將根扎進泥土裡,育出好種,回饋鄉村。”

(責編:王斯文、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