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業人群 有了歸屬感——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外賣員孫廣利

臘月十八下午2點30分,外賣員孫廣利走進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得勝街道忠誠街的一家面館。這次他不是等待領取顧客的餐食,而是自己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蔥花面。
“這是區委組織部為外賣員、快遞小哥設立的‘愛心驛站’。”熱湯面下肚,孫廣利感覺身上的寒氣散了一半,靠在身側的暖氣片上和同事們嘮起上午接單的情況。
近年來,旅順口區通過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把黨建工作延伸到新就業群體,開展一系列暖“新”行動,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對於做了6年外賣員、有20多年黨齡的孫廣利來說,2022年他也有了一個新身份——聯合黨支部書記。“以前除了工作不關心別的,現在有了新身份,與街道、社區各級黨組織聯系更加緊密了。”孫廣利說。
不久前,得勝街道黨工委聯合黨支部組織20名外賣員、快遞員與14戶家庭組成“一幫一”“多幫一”對子,提供買藥、買菜、快遞代取等服務。“我結對了兩戶老人,一戶住在忠誠街54號,一戶住在自新街39號……”孫廣利脫口而出,“送單路過時看望一下老人,有需要我們幫忙跑腿的,我們就盡力幫助,也算是在工作之余發揮一點余熱。”
近年來,旅順口區把新就業群體組織起來,讓他們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新生力量。在孫廣利的微信聊天裡,有一個置頂的“網格移動小助手”群,裡面有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和30余名外賣員、快遞員。“平時我們走街串巷,看到路面破損了、井蓋丟失了,都會在群裡上報。”孫廣利說。
經過一年的發展,聯合黨支部已經從初建時的3名黨員,發展為4名黨員和4名入黨積極分子,還帶動了很多熱心的外賣員、快遞員參與公益活動。“臨近春節,我們正在組織留在旅順過年的外賣員、快遞員參與‘春節入戶暖心’活動,幫助孤寡老人包餃子、打掃房間。”孫廣利說,“這一年,有了組織引領,我們這個群體更加團結向上,收獲了更多歸屬感和榮譽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