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要聞

遼沈觀瀾 | “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為何成為遼寧兩會熱詞?

劉佳華
2023年01月16日08:32 |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小字號

16日上午,遼寧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即將閉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高質量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重在落實、貴在行動”……大會上,“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成為政府工作報告的聚焦點、發力點。

“大干三年、奮斗三年”“圍繞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謀劃思路、制定目標、擺布工作”……在分團、分組討論中,“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同樣是代表、委員們發言中繞不開的話題。

“三年行動”為何成為遼寧兩會熱詞?

時間回到2022年12月26日,遼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啟動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大干三年、奮斗三年,以超常規舉措打一場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役”,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

“三年行動”“大干”“奮斗”“超常規”“戰役”……字裡行間,斗志何其昂揚,氣魄何其恢弘,決心何其堅定,使命何其光榮!

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打一場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役”,是遼寧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的戰略舉措,是遼寧在振興發展的關鍵時期作出的重大決策,響應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回應了遼沈人民的熱切期盼,構筑了奮力爭先進位的實踐載體。

這樣的行動,怎能不成為熱詞?

打一場新時代的“遼沈戰役”,時機已經成熟——

2022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強調,“我們對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充滿信心、也充滿期待”,要求遼寧“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上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奮力開創遼寧振興發展新局面”。

2023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東北振興蓄勢待發”。

一針針強心劑,鼓舞著東北干部群眾的士氣﹔一聲聲動員令,激勵著遼河兒女在東北振興中擔當作為、奮勇爭先。

站在2023年的開頭,回望來路,不難發現,過去十年,是遼寧“破繭重生”的十年: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步履鏗鏘﹔補齊“四個短板”,多措並舉﹔做好“六項重點工作”,全力以赴﹔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高效務實﹔數據“擠水分”,光明磊落﹔淨化和修復政治生態,嚴肅堅決﹔化解金融風險,沉著穩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擔當奉獻……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穩增長基礎進一步鞏固,一些風險隱患得到清除,一些腐敗毒瘤得到割除,振興發展的肌體更加健康,外界對遼寧的預期持續向好,遼寧已經走出了多年來最困難時期,現在我們有更大的底氣和信心、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抓發展、謀突破、促振興。”遼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這樣的論斷讓全省上下為之振奮。

在遼寧兩會的“廳局長通道”上,國家稅務總局遼寧省稅務局局長許光烈說,從稅務部門統計的數據來看,遼寧當前發展呈現“三個好”:發展態勢好,經濟增長蓄積新動能,2022年減稅降費超過900億元,企業輕裝上陣﹔發展預期好,市場主體活力展現出新氣象,5年來,全省市場主體稅務登記數量年均增長9%﹔結構優化好,新興行業成為新引擎,5年來,遼寧第二產業稅收年均增長3.7%,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相關企業銷售額佔比40.8%。

爬坡過坎,滾石上山。走出低谷,迎來坦途。

勢能已蓄滿,亟需轉換成振興發展的新動能。如何回應4300萬遼寧人民的共同心聲?如何讓曾經的“共和國長子”重振雄風、再創輝煌?

新時代的“遼沈戰役”,號角應勢吹響。

審度時宜,慮定而動,天下無不可為之事。

打一場新時代的“遼沈戰役”,目標已經明確——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

“十四五”還剩下3年時間,如期完成遼寧“十四五”規劃中的各項任務,如期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就是這場三年行動的目標,就是這場新時代“遼沈戰役”的目標。

“十四五”時期,是遼寧實現全面振興極為關鍵的5年。遼寧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科學制定了“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2021年底召開的遼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對此也作出了相應部署。

一份規劃,飽含深情﹔幾個目標,凝聚期待。

遼寧“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創新能力實現新躍升,區域發展形成新格局,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其中,“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部分,明確提出: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力爭高於全國水平、經濟總量在全國位次實現前移。

遼寧省政府報告明確了具體“時間表”:今年經濟增長趕上全國水平,明年超過全國水平,第三年如期完成“十四五”目標。

從過往的數據來看,實現這一目標,確需團結奮斗、大干實干、加倍努力: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1%,遼寧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8%。2022年,預計遼寧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3%左右。

遼寧“十四五”規劃中同樣明確,振興發展仍需破解更多深層次問題: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市場化程度不高,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新增長點沒有系統形成,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不突出,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對外開放優勢未充分發揮……

距離目標的確有差距,前行路上的確有困難,但是,正因為有這些差距和困難,才讓大干三年、奮斗三年更有意義,才讓這場新時代的“遼沈戰役”更顯壯闊恢弘、可歌可泣。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打一場新時代的“遼沈戰役”,路徑已清晰——

有了戰役的“時間表”,更要有“路線圖”。

“要聚焦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相統一,堅持統籌協調、系統推進,抓實抓好重點工作。”遼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的這番表述,可以視作新時代“遼沈戰役”的指導原則。

那麼,重點工作有哪些?

提振市場信心、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提高居民生活品質、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遼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同樣對這些“重點戰斗”進行了“戰情分析”。

三年行動,需要一年接著一年干,一年比一年有新突破。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是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首戰之年。

首戰即決戰。遼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做好2023年全省經濟工作,要重點把握好五個方面: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堅持底線思維、系統觀念。

為確保首戰告捷,會議同時提出了具體要求:發揮投資、消費、出口拉動作用﹔推動一產、二產、三產協同發力﹔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撐作用﹔促進國企、民企、外企競相發展﹔發揮區位、通道、平台優勢﹔堅持地區、城鄉、陸海統籌﹔多措並舉穩就業、強保障、優生態﹔著力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條條直面問題,句句切中肯綮,讓不少干部感慨:清晰、有方向。

1月12日,遼寧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2023年十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全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全力夯實教育科技人才支撐﹔全力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全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全力擴大高水平開放﹔全力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全力建設美麗遼寧﹔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藍圖已繪就,路線已清晰,剩下的,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干”。

打一場新時代的“遼沈戰役”,人們正在行動——

一聲號角,響徹遼沈。冬雪紛飛,激情如火。

這些天,遼寧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頻頻到多個地市和部門走訪調研。

鐵嶺、沈陽、阜新,醫療衛生機構、新聞單位、政法單位、金融財稅部門……他們問情況,聽建議,鼓干勁,強信心,提要求,指方向,動員著廣大黨員干部咬定目標、真抓實干。

這些天,各地各部門響起了沖鋒的吶喊。

沈陽提出,思想爭先、發展爭位、產業爭鏈、改革爭效、開放爭速、環境爭優、隊伍爭強,到2025年,實現經濟總量突破一萬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一千億、人口規模突破一千萬。

大連明確,拿出信心百倍的姿態、志在必得的氣魄、超常的創新舉措,加快邁進“萬億GDP城市”,創造性地把大連的事情辦好,當好新時代東北振興“跳高隊”、“遼沈戰役”急先鋒。

遼寧省發改委表示,狠抓項目投資,全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

這些天,一幅幅奮斗的畫卷在遼沈大地鋪展。

“遼寧陽光校園”平台上線運行﹔首批68個重要礦產資源礦產地公布﹔全省單體容量最大陸風項目並網發電﹔全面開通臨時外出就醫免申即享自動備案﹔元旦假期,全省文化旅游市場、消費市場回暖﹔沈陽出台助企紓困穩定經濟增長20條﹔大連加快推進各類重大項目建設﹔東北地區首票保稅維修貨物在營口通關﹔沈撫示范區招商引資“開門紅”,總投資195億元的23個項目完成簽約……

在2023年遼寧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圍繞著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建言獻策,踴躍發言——

遼寧省人大代表、阜新市委書記胡濤表示,阜新將聚焦創建“雙示范市”、實現“雙千雙百”目標,啟動實施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深入開展“攻堅突破年”活動,做到開戰即決戰、決戰即決勝。“制定貫徹落實方案,與貫徹中央部署及省委要求一同形成督查考核一張表,打出貫徹落實組合拳,重點抓好海州露天礦綜合治理、沙化土地治理、水潤阜新建設等八大攻堅戰,全力推進高質量轉型、全方位振興,為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作出阜新貢獻。”

“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首戰告捷,工業必須打個翻身仗,要搶佔高端添增量,延鏈建群強韌性,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頭部企業本地配套率,推動沈陽渾南科技城由‘產業園’向‘生態圈’轉變,為保障國家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貢獻遼寧力量。”遼寧省人大代表、沈陽芯源微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宗潤福說。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教育科技人才支撐。”遼寧省人大代表、東北大學副校長唐立新表示,高校要結合專業優勢和發展所需,更好地發揮作用,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積極有為。作為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有情懷、有信心為打好打贏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役”作出貢獻。

……

振興發展,惟奮斗者進,惟奮斗者強,惟奮斗者勝。曾經,遼沈戰役的勝利是東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來的,如今,打贏這場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役”,同樣要靠遼寧廣大干部群眾全力奮斗、拼搏爭先。

大干三年,奮斗三年。冬雪消融,春雷不遠。

(責編:王斯文、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