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人民日報看遼寧

遼寧康平縣近年來盤活閑置資產30余處——幫企業落地 促產業升級

人民日報記者 劉成友 劉佳華
2022年12月02日07: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幫企業落地 促產業升級

核心閱讀

《關於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提出,“有序盤活長期閑置但具有較大開發利用價值的項目資產”,為各地結合地方特色搶抓發展機遇進一步提供了施策重點、聚焦靶向。近日,記者走進遼寧省沈陽市康平縣,探訪當地如何開發利用閑置資產,幫企業落地,促產業振興。

近百米的生產線上,機器轟鳴,一條條聚丙烯腈原絲經過預氧化加工,最終變為耐高溫、穩定性強的碳纖維絲……

初冬時節,遼寧省沈陽市康平縣,沈陽富萊碳纖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一片繁忙。“現在是24小時不停生產,今年前三季度營收超2.6億元。”董事長張永福說,自己也沒想到,接手這處曾閑置多年、雜草叢生的廠區,如今能帶來這般景象和效益。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提出“有序盤活長期閑置但具有較大開發利用價值的項目資產”。這給康平縣開發利用閑置資產進一步提供了施策重點、聚焦靶向。

康平縣距沈陽市區100多公裡,位置相對偏遠。全縣有不少資產由於種種原因閑置,僅開發區就有閑置資產40處,涉及土地約2400畝,廠房面積近28萬平方米。2020年以來,全縣陸續盤活其中30余處,佔地1500余畝,廠房面積近20萬平方米。閑置資產找回開發利用價值,為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動力。

契合產業、匹配需求,政策“立交橋”便捷暢通

富萊碳纖維落戶康平縣,是一次美麗的邂逅。張永福是遼寧人,早年在大西北從事碳纖維生產。2019年底,他准備擴大生產規模,想著將公司遷回老家遼寧。

無巧不成書——康平縣正好有一處曾經的碳纖維生產廠區,佔地280余畝,建筑面積近4萬平方米,但因經營不善破產,廠區和設備閑置。

“先后有七八家企業有意向接盤,但我們很慎重,想找到產業契合、需求匹配的,最好還是生產碳纖維。”康平縣委書記李旭臣說。

“有天晚上11點,我接到康平縣的電話,提到一處閑置資產,希望我們落戶盤活。”經不住對方再三邀請,張永福決定實地考察。但眼前,是一家破產企業,廠房缺少房產証、資產拍賣多次流拍、設備閑置多年,恐怕麻煩事兒少不了。

“隻要你能用,剩下的事兒,我們來辦!”得知張永福的顧慮后,縣裡果斷給出了這樣的承諾。

盤活程序啟動,縣裡協調銀行、律所和原企業等多方參與協商。競拍順利完成,2020年3月營業執照辦下,5月企業正式入駐,10月投資1億元的改性碳纖維氈及碳纖維制品項目正式投產,12月企業成為規上企業。2021年,該公司外地設備全部搬至康平,追加1.1億元投資建設二期項目。2022年,公司產品入選沈陽市“揭榜挂帥”項目……入駐康平兩年多,企業也實現了大跨越。張永福說,公司二期項目預計明年一季度投產。

閑置資產涉及多方主體,各類因素交織。康平縣吃透政策,撮合各方,協調銀行等金融機構與企業加強對接,在行政、法律、市場、經濟等方面架起便捷暢通的政策“立交橋”,推動資產處置者、購買者、拍賣者的三方共贏。

“接盤是市場行為,但企業的信心是政府給的!我們在盤活各類閑置資產時,建台賬、析原因,想對策、解難題,讓企業更有信心。”康平縣副縣長朱連順說。

招商為要、服務為先,項目“大管家”有效有力

“企業在一個地方扎根,關鍵看前三年發展。征地新建,周期太長﹔盤活閑置,能快速見效。”順利落戶康平縣后,遼寧合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卡利談起感受。

今年4月,縣裡通過招商引資,引入合宏新環保高分子復合新材料項目,盤活佔地352畝、廠房近1.5萬平方米的閑置資產。總投資10.2億元的項目從招商到落地,僅1個月時間。憑啥這麼快?答案無外乎:招商有效、服務有力。

呂卡利選擇康平縣,因為當地有塑料產業基礎且物流發達,有利於企業發展。更吸引他的,還是眼前這處閑置資產。“有廠房、宿舍、食堂,有研發中心,有預留空間,簡單裝修后就可以投入使用,節省了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呂卡利說。

康平開發區招商引資部全程跟進、紓解困難,工作人員張森說,為企業幫辦各種手續,解決廠房漏雨、路面不平等問題,第一時間上門,確保項目推進。

翻新廠房裡,切粒機、熱變形測定儀等精密儀器已經到位﹔臨時展廳裡,布滿五彩繽紛的高分子塑料顆粒圖案及產品。合宏一期項目計劃12月底前全部投產,明年預計銷售收入超4億元,帶動就業超400人。“我們正協助康平‘以商招商’,導入上下游企業,爭取在這裡形成全產業鏈。”呂卡利說。

接盤只是第一步,盤活才是關鍵點。康平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白宇明說,政府必須要做好服務,解企業后顧之憂,助力企業更好發展。康平縣當好項目“大管家”,建立一企一策落實清單,第一時間為企業排憂解難,並推出小額電價、平價取暖等優惠政策,確保企業留得住、發展好。

培育產業、調整結構,發展“催化劑”源源注入

廠房排列整齊,外牆粉刷一新。走進遼寧華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仿佛走進了一座嶄新工業園。

這裡曾是一家鋁業公司,土地和廠房長期閑置。2020年4月,華坤公司與康平縣東關街道簽約,通過銀行拍賣形式買受該片土地及地上物,投資1.8億元,建設農林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

“這麼大宗的工業用地很難找,閑置真是可惜。我們的新項目能盤活它,既有發展空間,也能節省建設時間。”公司總經理姚宇寧說,從考察評估到對接洽談,再到舉牌拍賣,政府和銀行一路跟進。

長長的管道貫通車間,污泥等廢棄物經過烘干、發酵等程序,變身為土壤改良劑等高附加值產品……如今,華坤公司實現產值3000萬元,正在建設二期項目。

盤活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康平縣將盤活閑置資產作為產業發展“催化劑”:一方面,引進重大項目,推動主導產業延鏈拓鏈﹔另一方面,鼓勵原有產業用好存量資產,推動轉型升級,形成名企帶動、競相發展、科學合理的產業結構。

康平縣中心街旁的幾棟樓宇裡,工人師傅緊鑼密鼓地抓緊裝修。這裡是原康平國際商貿城一期項目,因項目停建,3.4萬平方米的房屋及土地使用權被法院判給項目建設方沈陽東亞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拿到了這些房屋,一直沒想好怎麼開發,但也不能閑置啊!”東亞公司副總經理曹炳炎一度很糾結。

得知情況后,康平縣有關部門專門組織調研論証,從全縣角度謀劃,提出可以打造當地二手車、物流、建材綜合大市場,進而補齊當地產業短板。

東亞公司研究后,也覺得這個方向可行,在原工程基礎上,決定再投資1.5億元,建設綜合大市場。

“閑置資產不是包袱,而是財富。”李旭臣說,康平縣近年來盤活的30余處閑置資產,已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今年以來,康平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9.7%、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7.4%,3項指標增速均創歷史新高。

(責編:孝媛、那其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