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村(居)民評理說事點實現有效覆蓋

一件因供電電壓不穩引發的糾紛日前得到圓滿解決。調解員及時幫助小區居民協調供電企業,既保護了居民的合法權益,也維護了供電公司的正常工作秩序,雙方均表示滿意。這是阜新市通過“村(居)民評理說事點”有效化解糾紛矛盾諸多案例之一,也是全省“村(居)民評理說事點”化解糾紛的一個縮影。
目前,全省共建立“村(居)民評理說事點”1.6萬余個,已實現鄉村(社區)全覆蓋,切實做到群眾遇到問題有地方“找個說法”,社會效果良好。今年以來,省司法廳全面推進“村(居)民評理說事點”提檔升級,制定下發指導意見,以“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為原則,強化“村(居)民評理說事點”職能作用發揮,確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實現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據統計,今年前10個月,全省“村(居)民評理說事點”共收集信息線索8.3萬余條,解答法律咨詢7.6萬余次,開展宣傳教育5.5萬余次,化解矛盾糾紛11.3萬余件,提供公証服務指引2412件,提供法律援助指引3569件,做好為民服務“最后一公裡”。
推動“村(居)民評理說事點”工作提檔升級,加強評理說事隊伍建設是重要環節。各地通過建立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整合法律服務資源等方式,充實說事點“人才庫”。大連市通過“社會推薦+本人自薦+嚴格考核”機制,選任、吸收法律明白人等“十二類”2387名專兼職人員擔任評理說事員、信息員,平均每個評理說事點工作人員達到2人以上﹔營口市將廣大“村賢鄉賢”、市區兩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吸納為評理說事員。省司法廳通過建立人民調解專家庫,為全省“村(居)民評理說事點”工作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目前,全省共建立省、市、縣三級人民調解專家庫115個,共有調解專家1528人。
推動“村(居)民評理說事點”工作提檔升級,更要建立可借鑒可推廣的評理說事制度。我省推廣建立“多員合一”機制,讓調解員、信訪員、輔警等基層治理力量同時由評理說事員擔任,解決基層治理合力不足的問題﹔配齊配強社區(村)法律顧問,整合律師、公証、司法鑒定、基層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組建專業法律團隊,為“村(居)民評理說事點”提供法律服務支撐,以此優化完善開門說事、便民答事、評理調事等方式,使其更具生命力。在提檔升級過程中,各地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推進評理說事更多實現掌上辦、網上辦,為群眾提供更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