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食堂讓老年人吃出幸福滋味

11月18日10時30分,家住鞍山市鐵東區山南街道福康社區的81歲老人劉玉平來到社區食堂,要了一份包含熘肉段、醬茄子、麻辣豆腐的一葷兩素套餐,又盛了一碗小白菜湯,找了一個靠近窗口的位置坐下吃了起來。
“每天都有4個葷菜、8個素菜供我們挑選,飯菜不但可口,還干淨衛生。真是太感謝社區領辦的這個助老食堂了,不僅暖了咱的胃,更暖了咱的心。”劉玉平說。
以前,獨居的劉玉平常為做飯犯難。“年齡大了,本來就吃不多少,還得頓頓做,真挺麻煩的,有時候甚至都不知道做點啥。”
福康社區有7300多人,其中老年人口佔比近1/4,60歲以上空巢、獨居老人超過200人。對於他們來說,做頓飯是件挺麻煩的事,因此,社區食堂成為一些老人的心上事、期盼事。
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急,去年福康社區翻新時,特意騰出近200平方米的空間,經上級批准后開辦了社區食堂。
“我有糖尿病,老伴兒有腦血栓,以前經常需要孩子趕過來做飯。現在好了,下樓就到食堂,我在這裡吃完之后,再給老伴兒打包一份拿回去,方便不說,價格也非常實惠,每個人10塊錢就能吃得又好又飽。”82歲的居民王艷鳳說。更讓人暖心的是,針對一些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社區還組織志願者和網格員提供送餐服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報告還提出,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福康社區黨委書記馬鳳俠說,他們將辦好更多類似社區食堂這樣的民生實事,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
馬鳳俠表示,目前,社區正在積極協調場地,准備針對社區老年人個性化看護需求,建設一個老年人日間照料室,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務。同時,還准備利用社區現有的未成年人會館及親子樂園等設施,組織志願者為社區居民提供寒暑假以及節假日兒童看護服務,立足社區陣地,全力寫好為民服務“大文章”。
記者手記
“在這裡吃飯暖胃更暖心。”採訪中,就餐老人的這句話,體現了居民對社區用心用情為民服務的認可和肯定。
從福康社區的做法中我們不難看出,為民服務,要想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不僅需要埋頭苦干的精神、兢兢業業的態度,還需要及時了解群眾的需求,拿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隻有將群眾的“微心願”都收集好,對症下藥,才能真正將好鋼用在刀刃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惠民答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