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文化教育

八部經典串成一台戲:來自遼藝的致敬

譚 碩
2022年11月18日09:22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八部經典串成一台戲:來自遼藝的致敬

“你要等冬梅老師說完這段台詞再走到她身邊然后抱住她,要感受到情緒的變化,要找到合適的節奏。”排練現場,導演尤美懿邊說邊指導著青年演員張礎玥找到話劇《曙光照耀莫斯科》桑尼亞這一角色的位置。對22歲的張礎玥來說,“這不僅是一次排練,更是一次學習。”

  8部經典話劇集中呈現,老中青三代遼藝人同台演出,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遼寧兒童藝術劇院)戲劇交響詩《以戲劇的名義》將於12月25日在遼寧大劇院上演,正式亮相“大河之瀾”演出季。日前,該劇正處於緊張排練中。這是一台濃縮著遼藝特色的戲劇,是一次對人民藝術家李默然及遼藝眾多藝術家前輩的致敬,更是遼藝戲劇藝術傳承創新的新探索。

  八部經典合成一部劇

  凝聚遼藝之魂

  戲劇交響詩《以戲劇的名義》演出中將匯集《曙光照耀莫斯科》《婦女代表》《日出》《紅石鐘聲》《高山下的花環》《報春花》《父親》《祖傳秘方》8部見証遼藝現實主義風格創作歷程的經典代表劇目,老中青三代遼藝演員同台合作“飆戲”,同時配以現代舞台設計,將為觀眾呈現一場具有濃厚遼藝風格的戲劇。

  70年來,遼藝推出了眾多優秀作品,成就了李默然、王秋穎、趙凡、陳穎、赫海泉、魏華門、白居、辛薇、白玲等深受人民喜愛的表演藝術家以及一大批劇作家、舞台美術家和著名導演,他們的名字與遼藝經典作品緊密相連。

  “大開大合與恬靜細膩並用,電閃雷鳴與薄雲輕霧並用,奇峰突兀與曲徑通幽並用,大江東去與潺潺流水並用。”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院長佟春光認為,李默然總結概括的遼藝關東演劇學派藝術特點仍然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價值。

  口傳心授四代接力

  傳承遼藝之技

  經典需要傳承,更需時代氣息,四代遼藝人在口傳心授中見証著一代代遼藝人的成長。從導演到演員,再到舞台美術設計等,多位遼藝中青年戲劇創作者積極參與到《以戲劇的名義》中。同時,燈光、大屏幕等現代舞台技術的運用,也將賦予《以戲劇的名義》更多的可能性。

  在編劇孫浩看來,正是通過排練8部劇裡的經典片段,讓他們和前輩藝術家有了一次心靈的交流,從中學習前輩是怎麼創作的,自己又如何再創作,最終將經典再一次呈現在觀眾面前。對觀眾來說,這是一次對經典的回顧,對年輕演員來說則是一次深度學習,對創作隊伍來說更是一次極好的鍛煉。

  據介紹,《以戲劇的名義》6位片段導演中,有4位是中青年導演,包括今年遼藝新招錄的8位青年演員也加入其中,他們是第一次以遼藝演員的身份登上戲劇舞台。

  據演員、總導演之一的高愛軍介紹,“《以戲劇的名義》有孫浩、宋國鋒、李龍躍以及齊昕欣、劉海霞等多位資深戲劇創作者保駕護航,特別是遼藝中年演員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他們正在將自己的所學所感教給新一代演員,並和青年演員同台合作,這就是遼藝的傳承”。

  “我剛剛從學生轉變為演員,這次將是我第一次以演員的身份登上戲劇舞台,很期待。” 張礎玥說,“以前是老師告訴你如何演,現在院裡的老師們會通過排練幫助你,相對來說壓力會少些,但仍需要努力才行。排練現場前輩們也會分享台詞處理、人物情緒等很多表演細節,可以說是一堂生動的遼藝關東演劇學派現場課”。

  如何在更好致敬經典的同時讓青年演員獲得更快成長,是《日出》《報春花》片段導演張明亮首要思考的問題。他認為,給年輕人適合其年齡特點的角色,使其獲得更多演出機會,這對遼藝青年演員藝術能力的提升很有意義。

  參與《日出》《高山下的花環》片段演出的青年演員李林峰表示,在排練場,導演指導分析人物,老師們一句台詞、一個動作地教。“每天下午排練結束回到家,我自己都會繼續研究角色,寫表演筆記,希望能夠塑造好角色,更好地站在舞台上,更希望未來的自己可以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創作出更多展現時代發展的作品。”李林峰說。

  “話劇《曙光照耀莫斯科》是遼藝老一輩藝術家的經典之作,這部戲劇作品的內核,即對美的追求,是永恆的。”青年導演尤美懿說,“我們一方面融入關東演劇學派的特點,同時也借鑒了其他藝術形式,以實現更具有戲劇化的效果,最終期望通過扎實的表演、真摯的情感感染觀眾、打動觀眾。”

  距離戲劇交響詩《以戲劇的名義》演出還有不到40天的時間,導演、演員們正在緊張的排練當中。在遼藝人來人往的辦公樓大廳,“戲比天大”四個大字在左側的牆壁上顯得特別醒目,而在這四個字背后遼藝人的努力也將讓戲劇舞台更為精彩。

(責編:邱宇哲、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