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文化教育

“追尋英雄印記”檔案資料捐贈儀式在沈舉行

趙乃林
2022年11月18日09:21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297件民間檔案帶你追尋紅色記憶

紅色檔案資料記人、記事、記錄時代,具有存史資政育人的價值。11月16日,沈陽市檔案館舉行“追尋英雄印記·典藏紅色經典”沈陽市檔案館助力英雄城市塑造檔案資料捐贈儀式,今年面向社會征集的297件檔案資料在現場亮相,其中,35件帶有紅色記憶的老照片、展現家國情懷的家書、軍功章等為首次面向社會公開展示。一件件從民間匯聚而來的珍貴歷史檔案,引領人們走進英雄的世界,講述著英雄的故事。

  《雷鋒在軍艦上》首次公開

  一件件新征集的檔案資料都展示在展牆上、展櫃裡。捐贈人中,有的是父子,有的是母女,有的是夫妻,有的是兄弟姐妹,有的是叔侄……他們在逐一參觀展出的檔案資料后,又都不約而同地回到自己捐贈的檔案資料前駐足凝望,仔細端詳照片上的人物表情、軍功章上的點點鏽跡,甚至信箋上的黃斑和褶皺,睹物思人,他們眼裡閃動著淚光。記者被身旁展櫃內一組黑白老照片所吸引。“看,這張尉鳳英在車床前操作的照片拍得多傳神,逆光拍的,輪廓光勾勒出她面目的輪廓,呈現立體感效果,側面還有閃光燈補光,使畫面效果更和諧……”指著展櫃內母親拍攝的照片,67歲的董重對妻子說。

  董重的父親董哲是部隊的攝影記者、創作室創作員,母親於兆曾做過戰地記者和新華社記者,是新中國培養出的第一批女攝影家。這一次,董重兄妹三人一起捐贈了當年父母拍攝的作品《聶榮臻視察營地》《審判日本戰犯》《溥儀到庭作証》《勞動模范尉鳳英》《雷鋒在軍艦上》《鑄鋼車間的早晨》等一批珍貴老照片和歷史資料。董重說,父母用相機真實生動地記錄了一個又一個難忘的歷史場景和重要時刻,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典瞬間。

  每一張照片還原的都是歲月記憶。“當年沈陽軍區開團代會,雷鋒是團代會代表,會后雷鋒到旅順海軍基地去交流,我父親當時是部隊攝影組的負責人,跟隨前往。雷鋒登上軍艦向戰士們講述自己在舊社會的苦難經歷,戰士們團團圍著他,拉著他的手看著他手上的傷疤,父親按下相機的快門,就有了這張《雷鋒在軍艦上》的照片。”董重說。

  就在董重的身邊,記者聽到了另一個“現場同期聲”。

  在新征集的沈陽籍開國少將王振乾檔案資料展櫃前,85歲的王德風帶著兒子王鬆看著展陳的王振乾的工作和生活照片、書信、書籍,兩人情不自禁地讀出了聲。老人是王振乾的侄子,反復誦讀,他要讀懂伯父濃濃的家國情懷。

  “鄉間生活,我尚記憶,在家我老母一向勤儉成風,我等為母養老以求永年,實不應苛求於二哥,而應自責,我甘食暖衣常感內疚……”“社會秩序早日安定,人民生活得以改善,國家建設能夠順利進行。在此種忠貞國家、為人民服務精神的教育下,兄已不避艱苦,不憑興趣,欣然赴職,希勿惦念!”這是王振乾分別在1949年底和1950年初寫給兩個弟弟的兩封家書的節錄。而今,展陳的家書被時光暈染后有些泛黃,但上面的文字依舊清晰。

  把紅色記憶留給后人

  為進一步豐富檔案資源,今年1月,沈陽市檔案館向社會公開發布了《關於征集“推進英雄城市塑造”相關檔案資料的公告》。“社會各界熱切關注、積極參與,我們也接到了許多熱心市民的電話,相繼收到了一些與英雄城市、紅色記憶相關的檔案資料。”沈陽市檔案館館長張春風說。

  此次征集到檔案資料297件,其中有記載和反映東北抗聯方面的資料,如東北抗聯創始人之一李兆麟傳記、文獻紀錄片、照片等﹔有沈陽籍開國少將王振乾捐贈的珍貴資料﹔有記載和反映抗美援朝方面的資料,如有關抗美援朝的照片、榮譽獎章、書籍等﹔有沈陽馮庸抗戰文化交流中心團隊捐贈的有關馮庸、中國空軍、黃埔軍校等方面的資料等。“這些檔案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時代風貌,而且對研究社會歷史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張春風說。

  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的外侄孫子李濤這次捐贈了李兆麟女兒李石與母親李樹春談話記錄《兆麟的家世及青少年時代》手稿、《李述堂簡歷1950年》照片、《李兆麟傳》書籍資料、李兆麟及家屬各個時期的歷史照片以及專題紀錄片《李兆麟》等資料。李濤還捐贈了他創作的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二十四路軍革命活動圖、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二十四路軍攻打奉天城地圖和奉天秘密聯絡點及活動圖等。

  時代呼喚英雄,英雄光耀時代。採訪中,董重說,捐贈的每一張照片都牽動著他對父母的思念。董重記得,母親當年採訪時摔倒,腰都摔傷了,可相機還緊緊地抱在懷裡。父親拍過一張冰天雪地裡戰士在電線杆上護線的照片,杆上挂著霧凇,戰士臉上挂滿冰霜,這張《雪滿邊陲》照片獲得聯合國亞太文化中心獎。“父母就是我的人生榜樣,我原來是搞計算機的,退休后也拿起了相機,用他們那種刻苦鑽研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學攝影,用光影為這個時代留下美好的印記。”董重說。

  遼寧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王焯認為,文化記憶是有形也是無形的,沈陽通過系列征集活動,豐富了文字、圖片、影像、地點、活動等多重記憶存儲媒介,為喚醒並重構英雄文化記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征集活動也擴大了英雄文化的影響力,營造了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良好社會氛圍。

(責編:邱宇哲、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