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件珍品,沈陽故宮首次展出

清青玉谷紋璧。 (本文圖片由沈陽故宮提供)
清乾隆款灰青釉開片仿汝窯穿帶耳觀音瓶。
11月16日,沈陽故宮博物院迎來建院96周年。在這個重要日子裡,沈陽故宮舉辦了兩個重要展覽,展出院藏文物精品150余件,包括國家一級文物“清王鑒仿宋元各家仿古畫冊”在內的17件珍品,為首次展出。
鑾駕庫仿古器物流光溢彩
在沈陽故宮博物院大政殿北側,有一排青磚碧瓦的古建筑,是與在這裡舉行典禮活動有關的建筑,即鑾駕庫。鑾駕庫初建於清太宗皇太極時期,乾隆時期改建為存放皇帝、后妃鑾駕鹵薄及宮廷樂器的專用庫房。沈陽故宮博物院96周年院慶特展“大器載道——清宮仿古文物展”11月15日在這裡開展。
走入展廳,在整飾一新的展櫃前走過,各式清宮藏仿古瓷器、玉器、青銅器及裝裱華麗的清代帝王書畫真跡琳琅滿目,流光溢彩,讓人目不暇接。策展人從院藏文物中精選了近120件清宮仿古文物,展示了清代以宮廷器物為代表的對古代優秀文化的傳承。
這個展覽分為“彩釉官造 名窯遺風”“翰墨雲煙 方家臨寫”“精工巧雕 美玉新琢”“熔鑄彝尊 吉金更新”四個單元。“彩釉官造 名窯遺風”單元首次展出了院藏的“清乾隆款灰青釉開片仿汝窯穿帶耳觀音瓶”。沈陽故宮博物院藝術研究部副研究館員李曉麗介紹,這個瓷瓶通體施以仿宋汝窯釉,色調為青灰色,釉面遍布豎斜狀金絲開片紋,紋理綿長,開片較淺,金色略淡,全器色彩較為柔和與協調。底足為仿宋窯“紫口鐵足”。汝窯為宋代五大官窯之首,所造瓷器既實用又美觀,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精工巧雕 美玉新琢”單元中展出的仿古玉器形制較多,如“清青玉觥”“清青玉谷紋璧”“清白玉蚩尤合璧連環”“清嘉慶款碧玉爵”“清白玉鏤雕雙螭佩”等。其中,“清白玉夔龍紋匜”器型仿商周青銅時期的盛器“匜”,總體呈橢圓形杯子樣式。杯外壁滿雕雲朵圖案,雲中有螭鳳首尾顯現,形象略簡,韻味深濃。
“熔鑄彝尊 吉金更新”單元展出鼎、簋、簠等青銅食器及爵、觥、壺等青銅酒器的仿古彝器等。
“翰墨雲煙 方家臨寫”單元展出了幾位清代帝王御筆以及清代佔據畫壇主體地位的“四王”摹古派作品,其中明末清初畫家王鑒的仿宋元各家仿古畫冊為國家一級文物,為首次展出。這個畫冊為我國現代繪畫大師、書畫鑒定家吳湖帆先生在上世紀30年代分數次收藏,並在每幅畫旁附有題記。王鑒字玄照,后為避清康熙皇帝名諱改名元照,此次展出的畫冊裝幀封面仍為“王玄照仿古無上精品畫冊”,反映其年代在明末清初,非常珍貴。
徐悲鴻《設色柳鵲圖》現身
沈陽故宮師善齋、協中齋為清帝東巡期間皇子讀書的地方,在這裡,沈陽故宮博物院經常舉辦書畫展覽,11月15日,“博古新風——沈陽故宮博物院藏京津畫派名家繪畫展”正式推出,30余幅院藏作品展示了“京津畫派”這一近現代以來極具影響力畫派的藝術魅力。
“京津畫派”出現在中國畫壇,是中國近代美術史特定歷史時段與“海上畫派”“嶺南畫派”相對應的一個藝術流派,主張以“中國畫學研究會”和“湖社畫會”的宗旨為基礎,提倡“精研古法,博採新知”。本次展覽以“花鳥、人物”“山水”“京津畫派在遼海”三個部分,闡釋“京津畫派”的繪畫風格、技巧及其與遼海大地的歷史淵源。
展覽第一單元展出的畫作均與花鳥、人物相關,如金城的《設色竹枝幽禽圖》、陳師曾的《設色花鳥圖》、李苦禪的《墨筆竹枝鵪鶉圖》和陳少梅的《馮忠蓮設色柳蔭納涼圖》等。《設色竹枝幽禽圖》的作者金城是一位傳統功力極為深厚的畫家,展出的這幅畫作中有一隻小鳥羽毛描繪細膩嚴謹,具有宋元風骨,同時畫面色彩明麗,受到西方油畫色彩技法和用光技巧的影響。
此次展覽還展出了我國現代畫家徐悲鴻的《設色柳鵲圖》,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圖右側繪柳枝,柳條密布,虛實遠近錯落有致,隨風飄動,柳枝間雙鵲相逐。畫側題有“逸雲先生方家教。壬午冬夜,悲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