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字號”技驚四座摘得兩朵“金菊”

《雙人升降軟鋼絲》為國內外首創首演。(受訪者供圖)
《蒲公英·遠方—蹬傘》一個人蹬開15把傘,全國獨一無二。(受訪者供圖)
核心提示
11月13日,第五屆中國雜技藝術節暨第十一屆中國雜技金菊獎全國雜技比賽在河南省濮陽市落下帷幕,由遼寧省雜技家協會推薦,沈陽雜技演藝集團創演的節目《雙人升降軟鋼絲》、大連雜技團創演的節目《蒲公英·遠方—蹬傘》一路過關斬將,在30個精品節目的角逐中技驚四座,順利摘得金菊獎。本屆雜技藝術節共有10個節目獲“金菊獎”,遼寧摘得兩朵“金菊”,充分顯示了遼寧雜技大省的實力和雜技強省的創新成果。
“雙人抱頂”挑戰新高
作為中國雜技界的最高獎,“金菊獎”是由中國文聯和中國雜技家協會聯合設立的全國性文藝專業獎項。本次比賽競爭十分激烈,全國各大院團拿出了五年來創排的最精彩、最高難的節目。大賽從全國申報的70個節目中初賽遴選出30個優秀節目進入決賽,最終決出10個獲獎雜技節目。此次遼寧省推薦的《雙人升降軟鋼絲》和《蒲公英·遠方—蹬傘》 問鼎金菊獎,可以說是在雜技藝術創新上又達到了新的高度。
《雙人升降軟鋼絲》講述的是一名電網工人把光明送進千家萬戶的故事,情節中融入了父子情,從小家切入,延展到家國情懷,唱響了勞動者的奮斗之歌,收獲全場掌聲。
《雙人升降軟鋼絲》之所以深受專家、觀眾的喜愛和好評,不僅僅是因為在動作技巧上進行了大膽嘗試,更是在思想立意上大膽創新,以雜技講故事,讓雜技貼近生活。音樂響起,李維和周曉汶站在離地面7米高、0.8厘米粗的鋼絲上, “雙人抱頂”“雙人肩頂”“雙人大擺翻下” 精、准、穩地完成驚險、高難、極具挑戰性的雙人對手動作,這些動作在全國乃至世界上均為首創首演。
導演李春燕告訴記者,軟鋼絲是雜技領域裡最具難度的項目之一,雙人升降軟鋼絲更是難上加難。《雙人升降軟鋼絲》改變了傳統軟鋼絲的表演形態,兩位表演者要在動態升降的鋼絲上完成高難度的雙人技巧動作。“單人單手頂大擺”“雙人頭單把”等多個技術動作難度升級,驚險動作不斷,充分展示了遼寧雜技雄厚的實力。
獲獎后,李維很激動。他說:“登台前我特別緊張,周曉汶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大賽,假如他身體一軟,我130斤,他80斤,200多斤的兩個人在0.8厘米粗的鋼絲上站住都很難,更別想做抱頂、肩頂、大擺翻下這樣高難度的動作了,周曉汶上台后,從我肩上翻滾兩周后,我覺得他身體不軟,就更堅定了必勝的信心。”
沈陽雜技演藝集團董事長安寧說,在兩年的排練裡,李維和周曉汶每天在鋼絲上的訓練都超過10小時,到比賽前,他們已練壞了30多雙鞋、20余副手套。正是憑著堅強的毅力和決心,兩名演員才打造出這一精品力作。
“一人蹬開15把傘”演繹唯美
同沈陽雜技演藝集團一樣,大連雜技團也一直在走創新之路。此次《蒲公英·遠方—蹬傘》以唯美打動人,不但技術創新,寓意也在創新,將“傘”化作“蒲公英”,寓意著對一切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在絢麗的舞台上,演員魯明月從1把傘在腳上翩翩起舞,到3把傘、6把傘在雙腳上盛開、跳躍、飛翔,不用任何連接蹬起15把傘,最后將15把傘一把一把地摞在一起,驚艷全場,這個高難蹬傘技術目前為止在全國隻有大連雜技團才有,是獨一無二的頂尖水平。
魯明月說:“這次入圍的30個節目都相當厲害,比賽時很緊張,一上台自己的腿就在抖,演出驚心動魄,但很榮幸最后結果是圓滿的。”
大連雜技團團長楊劍勝表示:之前大連雜技團兩次獲金菊獎,此次大連雜技團主創團隊再度獲獎,是用實力再度創新高難度技巧,成績的取得是用汗水換來的,備戰大賽期間,所有演職員分秒必爭,基本無休,為了調整到最佳狀態,每天排演至少20次。
“新難奇美”一直是遼寧標簽
《雙人升降軟鋼絲》與《蒲公英·遠方—蹬傘》是承載著新時代遼寧雜技人對傳承經典不斷創新不斷追求的作品,從技術、道具到編排、立意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精心設計 。
遼寧雜技以“新難奇美”著稱,創新是其一貫追求的傳統。早在上世紀50年代,沈陽雜技團首創了“撩鉤子”技巧動作,中國高空雜技節目由此誕生。雜技藝術家蔡少武首創的汽車“飛車走壁”和“環球飛車”,對全國各地發展飛車節目起到推動作用。近些年,沈陽雜技演藝集團更是以《天幻》《天幻II—太陽鳥》《炫彩中國—沈陽故事》等16部雜技劇,傾情講好中國故事。沈陽雜技團先后有《抬花轎》《單人高椅》《雙人皮條》《炫彩車技》等40個雜技節目340余人次在國內外重大雜技比賽中榮獲金獎、銀獎和金菊獎。大連雜技團也有《大連女孩—車技》《流星》《胡桃夾子》等多個雜技節目在國內外獲獎。
安寧說,要想讓遼寧雜技走出去、叫得響,首先要不斷創新,要有自己的品牌,要有令人驚嘆的舞台作品。一場比賽拿到兩個“金菊”,充分展示了遼寧雜技人永攀藝術高峰的責任擔當和使命追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