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經濟民生

丹東:讓綠水青山成為發展最亮底色

蔡曉華
2022年11月11日08:47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綠水青山成為發展最亮底色

位於丹東市中心的錦江山風光秀麗、景色宜人。資料片

① 改造后的大東溝水清、岸綠、景美。 林煥東 攝

② 曾經的大東溝河道被淤泥阻塞,是名副其實的“臭水溝”。 資料片

③ 新建的大東溝生態景觀長廊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劉曉陽 攝

核心提示

近年來,丹東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丹東藍”“丹東綠”成為亮麗名片。

2019年、2020年,丹東市連續兩年榮獲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優秀等次。2021年,丹東市獲評中國氣候宜居城市。今年截至10月31日,丹東市PM2.5日均濃度為每立方米21.7微克,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9%﹔全市12個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比例均值達到100%,地表水劣五類比例為0,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扛起主體責任 建設幸福宜居城市

徜徉於東港市大東溝岸邊,放眼遠望,碧波蕩漾的河水、秀美的兩岸景觀與宏偉壯觀的大橋、鱗次櫛比的高樓交相輝映,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美麗圖畫。昔日的“臭水溝”,如今已蛻變為環境優美的生態景觀長廊。

近年來,東港市先后啟動大東溝水系生態景觀綜合治理工程和城市內河綜合治理工程PPP項目,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21年5月,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正式完工並投入使用,全部達到“I級A類”排放標准,日處理能力達5萬至6萬噸,城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徹底消除了大東溝“黑臭”現象,建成區內河流域水環境大幅提升。

多年來,丹東始終堅持綠色發展導向,推動綠色發展轉型,激發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內生動力,堅持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並重,加強改革創新,強化基礎能力,科學設定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指標和重點任務,推進幸福宜居丹東建設。

丹東市堅持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成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統籌推進解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問題。出台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和責任清單,不斷壓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隊深入一線調研指導,推動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久久為功,必有所成。2018年以來,丹東市各級財政累計投入超過35億元用於生態環境保護,推動解決了環境基礎設施薄弱、農業面源污染、工業企業污染等一大批生態環境問題。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成效顯著,鳳城市大梨樹村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寬甸滿族自治縣河口村被命名為遼寧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提升治理能力 筑牢生態保護屏障

守護綠色家園,筑牢生態屏障。丹東不斷提升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水平。年初以來,丹東市以市人大“一法一條例”執法檢查為契機,全面總結全市各部門法定職責落實情況,進一步推動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環境治理格局﹔修訂《丹東市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基准規定(試行)》,對194項環境違法情形進行細化量化,壓縮裁量空間﹔出台《丹東市生態環境局行政處罰程序暫行規定》《丹東市生態環境局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丹東市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行政執法公示制度》《丹東市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持續打造公平公正、秩序良好的執法環境。與此同時,不斷更新治理模式,嚴格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建立實施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一証式”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嚴格落實風險評估、生態補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制度,行業治理實現多部門聯合發力,治理成效明顯提升。

在環境監管上,丹東持續轉變執法理念,優化執法方式,突出精准、科學、依法治污,著力提升執法工作的精細化、科學化水平。執法監管實行差別化、遠程化、智慧化、網格化,治理攻堅實現清單化、標准化、系統化。新環保法實施以來,開展“亮劍斬污”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偷排偷放、惡意排放等環境違法行為。同時,堅持精准執法,指導幫扶企業解決環境問題,動態更新全市生態環境執法正面清單,對納入清單的企業做到無事不擾。

持續鞏固成效 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以全面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丹東持續推進“亮劍斬污”“藍天碧水淨土”等專項行動,護好綠水青山。

為守護一方藍天,年初以來,丹東市重點加強煙花爆竹禁售禁放管控、焚燒祭祀管控、秸稈禁燒管控、重點企業管控,統籌道路清掃保潔、垃圾露天焚燒管控、建筑工地揚塵管控、移動源管控。開展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對39個重點行業企業績效分級進行審核上報,完成全市重點行業企業應急響應操作方案備案,形成應急減排清單。完成發電行業碳排放核查工作,完成2930戶散煤直燃爐具替代改造工作,推進10家重點管控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突出問題排查整治,持續鞏固“一廠一策”治理成效。

為守衛一方碧水,丹東市實施重點斷面動態化管理,以大洋河橋和草河大橋國考斷面水質達標為重點,強化桃花水期間水質穩定達標工作,制定大洋河達標攻堅工作方案,實時管控斷面水質變化情況。開展入河排污口規范整治工作,制定並印發《丹東市2022年入河排污口規范整治工作方案》,將1234個入河排污口全部納入並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清單,目前已完成整治280個,預計年底前完成省下達的年度工作任務。強化污水處理廠穩定達標運行,聯合推進醫療機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開展涉疫廢水處置工作,確保定點醫院和隔離點廢水在排入市政管網前得到有效處理。強化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風險防控,推進鄉鎮級水源地規范化建設,鞏固縣級以上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開展入海排污口規范整治工作,對全市840個入海排污口制定“一口一策”,預計年底前完成整治年度工作任務。制定8條入海河流“一河一策”消劣方案,定期開展人工巡河,推進入海河流消劣。

深入打好淨土保衛戰,丹東市成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專門委員會,加強污染源頭防控,將全市11家企業納入土壤重點監管單位名單進行管理。強化污染地塊監管,生態環境部門會同自然資源部門評審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40個,發放備案意見21個。通過加強源頭減量、規范台賬申報、加強處置利用管理等工作,強化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管理,形成從源頭減量、過程嚴管到違法嚴懲的全過程環境監管體系。結合美麗宜居村創建,全市啟動76個行政村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預計年底前全部完成任務。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