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網格民情圖”構筑主動發現救助機制

“感謝黨和政府,在我最無助的時候送來了溫暖,及時拯救了我們這個陷入絕境的家庭……”這是撫順市望花區鐵嶺社區低保戶王立強寫給社區的一封感謝信。
王立強患有視力殘疾,因病每周還需要透析三次,孩子在上高中,愛人靠打零工支撐全家人的生活。鐵嶺社區得知他的情況后,每個月定期為他申請臨時救助。每逢節日,社區還會給他送上米面油等生活物資。
近年來,撫順市望花區探索在社區推行“網格民情圖”工作法,將服務對象分“群”鎖定,即重點區分困難老人、殘疾人、未成年人、重大疾病患者、有勞動能力但失業的家庭以及單親家庭等六大類群體﹔將服務需求分“級”響應,即劃分基本生活照料與支持服務、精神關愛與疏導服務、預防保健和康復護理服務、生活與就業能力提升服務等內容,相應設置“緊急干預、納入兜底、需要關愛、持續關注”等標簽,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裡”。
王立強能夠及時獲得“主動救助”,就源於鐵嶺社區“民情圖”的主動發現模式。鐵嶺社區針對社區老年人多、流動人口多的特點,將樓棟中的黨員、居民骨干、巧手能人等21類人員用特定符號標識,形成一個情況完整的民情體系。2022年以來,鐵嶺社區利用“民情圖”幫助轄區5戶困難家庭享受到社會救助,幫助18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了再就業,並為獨居、空巢老人隨時提供理發、換罐等上門服務。
2021年以來,望花區民政局在70個社區、20個村推行“網格民情圖”工作法。網格員主動了解和收集本區域內困難群眾遇到的急難事項線索,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上報民政部門核查,納入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保障范圍。截至2022年8月,望花區及時將217戶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納入最低生活保障,16人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對3138人進行臨時救助,累計發放臨時救助金103萬余元。
前不久,望花區用“網格民情圖”創新主動發現救助機制的做法,成功入選遼寧省民政廳2022年度全省救助領域創新實踐十佳優秀案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