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丹東:如何造就輕工業“隱形冠軍”

在遼寧孔雀表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制表工人通過顯微鏡,精細地加工手表機芯的零件。這家始建於1957年,上個世紀80年代被譽為“孔雀飛來不落腳”的老牌手表廠,如今再次破繭成蝶,用全新的設計和理念打造出“潮陀”概念,成為國內最早將陀飛輪形成規模生產的企業,也是中國第一個陀飛輪手表制造基地。
制表工人通過顯微鏡加工手表機芯零件
在美麗的鴨綠江畔,有一批像孔雀表業這樣“小而美”“小而專”“小而強”的行業“小巨人”企業。遼寧丹東正是因為一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存在,成為了一座輕工業“隱形冠軍”城市。
前不久,遼寧省工信廳公布了2022年度遼寧省專精特新梯度培育企業名單。丹東有47家企業上榜,其中21家被認定為遼寧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認定數量全省第三,同比增長320%﹔26家被認定為遼寧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稱號,認定數量全省第五,同比增長62.5%﹔51個產品被新認定為遼寧省“專精特新”產品(技術)稱號,認定數量全省第四,同比增長96.2%。此外,今年丹東還有兩家企業入選國家級重點“小巨人”企業。
日前,記者走進丹東,探訪這座英雄城市如何連接“斷點”、疏通“堵點”,造就一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成為“隱形冠軍”。
1965年,在丹東工業射線儀器廠誕生了中國第一台X射線工業探傷機,在丹東儀表元件廠誕生了第一支X射線管。在隨后的60年裡,丹東一直擁有國內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射線儀器產業集群。如今,丹東射線儀器行業有近40家企業、從業人員2000余人。
深耕細分領域,造就“隱形冠軍”。2003年,丹東奧龍射線儀器集團有限公司成立。近年來先后研制成功國內第一台LNG氣瓶專用數字成像檢測系統、第一台LNG氣瓶專用全自動智能式成像檢測系統、第一台儲罐專用平板成像檢測系統等高端設備,成為佔國內射線市場份額1/3的知名企業。奧龍射線工業CT獲評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機械工業杰出產品”稱號。
像奧龍射線這樣專注於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優的“隱形冠軍”,在丹東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成為行業“黑馬”。目前,丹東市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戶,其中5戶為國家重點支持“小巨人”企業。丹東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促進中心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被遼寧省工信廳確定為支持國家級“小巨人”企業的重點公共服務示范平台。
“近年來,丹東厚植科技創新土壤,構建良好創新生態,讓技術迭代推動轉型升級。”丹東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由遠飛介紹說,丹東市先后出台了《丹東市創新型城市建設規劃》《丹東市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若干政策意見》《深入實施“鴨綠江英才計劃”加快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若干政策措施》《丹東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202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4.7億元,較2012年的1.07億元增長了近4倍。
哈曼(中國)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創新,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靈魂。“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加大研發投入”“細分市場份額突破30%”……這些逐漸成為丹東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關鍵詞。
位於丹東邊境經濟合作區江灣工業園的遼寧思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擁有獨立的研發中心,技術人員120余人,物聯網燃氣表、水表、熱量表等智能數字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獲得100項國家專利,市場以北京、上海等為核心向周邊城市輻射,在國內100多個城市得到應用推廣。
“一企一策”精准幫扶,激發了企業發展活力。近年來,在眾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丹東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竭盡全力做好企業的“保姆”與“店小二”,成為企業成長路上的“好伙伴”。
丹東以儀器儀表產業基地為載體,充分發揮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平台、產業示范基地、雙創基地和創新創業教育學院等“國字號”“省字號”平台作用,培育孵化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
丹東啟動編制了《丹東市創新型城市建設規劃》,積極培育創新主體,實施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持續壯大科技企業群體,做大做強實體經濟。推進“百企百億技改專項行動”,2021年實施技改項目82個,總投資138.5億元﹔設立3000萬元工業專項資金,支持31個門類制造業發展,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全省第一﹔加快“數字丹東”建設,實施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16個。
推動更多企業創建省級、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標杆)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標杆企業,正在成為丹東上下的共識。推進區內高新技術企業梯度培育,發展壯大合作區高新技術企業群體,在丹東邊境經濟合作區已有院士工作站6家、專家工作站3家、海智專家工作站1家,高層次專家300余人,承擔多個國家重大科學儀器項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