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館裡看發展老物件裡尋傳承
2022年10月14日08:47 |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村史館裡看發展老物件裡尋傳承
“這裡每一張舊照片、每一個老物件背后都有著動人的故事,一有空我就帶著孩子到村史館裡轉一轉,把久遠的故事說給他們聽。”空閑時,鐵嶺縣平頂堡鎮建設村村民王娟就喜歡帶著孩子來到村史館,讓他們了解村裡的歷史,感受濃濃的家文化。
建設村距鐵嶺城北6公裡,村史館從2017年開始建設,2018年正式建成。
“咱村的村史館是村部的一部分,不僅面積大,還很有特色,這裡有我們國家級非遺傳承項目朝鮮族面具舞的展示。”建設村黨總支書記王偉說。
村史館由圖文資料、實物展陳、榮譽展示三大部分組成,推門進入,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個大卷軸。卷軸上記錄著建設村的發展史,從村有人居住,到1950年成立黨支部,村裡每一個重要歷史時刻都記錄在了上面。
再往裡面是“家文化”特色篇,上面記錄著村裡開展“家風家訓我來寫”和“百名代表亮家風”等活動。
村史館裡陳列著村民捐贈和村裡收集的葫蘆、老式電話、挂鐘等老物件。宣傳牆上還有村裡舊貌和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第一個萬元戶等介紹,一些朝鮮族特色的物品和老式房屋也都有展示。
“村史館裡看家風,老物件裡尋傳承。我們想通過這些老物件的集中展示,時刻提醒黨員干部及群眾不忘初心,教育下一代飲水思源,感念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王偉介紹,村史館裡的老物件都來自本村、鄰村村民自願捐贈,每一件都是對建設村村民良好家風的最好見証。
建設村的村史館中不隻有歷史,更有未來!在村史館中央的沙盤便是建設村的未來發展規劃。“102國道兩側的仿古院牆、修砌梅林河道及河堤路垛口、鋪水泥路和黑色路面、為村裡安裝路燈、為村民安裝大門、種植花草10萬株……”2018年,村史館建成時,這些記錄在沙盤上的未來發展規劃,現在成了現實。
(責編:王斯文、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