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態好 幸福漁家人

金秋時節,大連市旅順口區鐵山街道柏嵐子漁港風平浪靜。汽笛聲裡,鷗鳥追隨著滿載漁獲的漁船上下翻飛。
殷樹武小心翼翼地控制著駕駛舵,將500馬力的木質漁船穩穩橫泊在港堤邊后,將頭探出駕駛室。此時,返航時已談妥的6輛客商運輸車正魚貫駛來。
船上8名漁民、岸上十多名幫工,默契協作,忙而不亂。2000多斤黑皮蝦先拉走,然后是1000多斤的偏口魚,接下來是5000多斤的棉魚……
賬本交到殷樹武手裡時,他略略掃了一眼,心裡立即估算出了一個數,滿意寫在臉上:“今年開海以來,每次出海,基本上能保証滿艙。”
殷樹武今年48歲,在旅順口區黃渤海一帶打了25年的魚,對當地海況以及魚情變化非常熟悉:“政府對大海的管理力度特別大,管理得也特別好,跟前些年比,能捕的海貨越來越多,得利的當然是我們漁民。”
良好的海洋生態是海洋漁業資源和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大連市按照國家和我省部署要求,加速修復生態環境,全力養護漁業資源。目前,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25個,輻射帶動500萬畝﹔“十三五”以來,年均增殖放流苗種30億尾以上,規模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大連市“十三五”期間專業回捕評估顯示,放流讓漁民增收20億元以上。
柏嵐子村有700多戶常住漁民,耕地不到650畝,是典型的小漁村,漁民對海洋的依賴性更強。然而,曾有一段時間,由於缺乏科學管護,近岸漁業資源不斷萎縮,嚴重影響了漁民的收入,一些漁民隻好轉產。
“近年來,對海洋自然環境進行保護和修復,促進了漁業資源的快速增長,一些曾經消失的魚汛又出現了,比如經濟價值較高的飛蟹、對蝦、渤海刀魚等,現在捕撈量都比較大,實實在在地增加了漁民收入。”柏嵐子村黨總支書記劉仁梅說。
柏嵐子村現有大小漁船360多條,僅漁業捕撈一項,年總產值就在5億元左右。這些漁船還為當地創造了1500多個年收入不低於7萬元的就業機會。
在這個沿海小村,不少漁民如今住進了外觀漂亮的兩層小樓,一些漁民在城裡也買了房。談及小漁村的未來,劉仁梅充滿信心:“漁業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漁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