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區縣鄉村

李忠華:讓黑土“生金” 帶農民致富

王曉波
2022年10月07日08:35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黑土“生金” 帶農民致富

金秋時節,站在鐵嶺市昌圖縣老城鎮勝利村村頭,放眼望去,農田裡一派豐收景象。

“保護性耕作效果真好!黑土變‘肥’、變‘厚’、變‘鬆’、變‘軟’,蓄水能力連年增強。咱合作社今年又要迎來豐收啦!”提起收成,李忠華滿臉喜悅。

李忠華是昌圖縣陽宇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黨支部書記,也是國家級農機示范社帶頭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9年來,他帶領鄉親們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開展保護性耕作,讓玉米畝產連創新高。

2013年,外出闖蕩多年的李忠華返回老城鎮勝利村。“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種地必須規模經營、科技賦能。”他回鄉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合作社,購置農機、流轉土地,採取科學的模式經營農業。

2015年,李忠華開始在推廣實施保護性耕作上下功夫,經過幾年的摸索和總結,合作社耕地全部用上了秸稈覆蓋技術,做到了免耕播種。

“2021年,合作社土地全部採取保護性耕作。每畝可節約成本70余元,畝產更是高達1860斤。”李忠華自豪地說。繼與中科院聯合開展“黑土糧倉”工程之后,今年合作社又與中國農科院合作,創新探索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給土地加上“營養餐”,有望實現“噸糧田”。

藏糧於地,更要藏糧於技。“種地還得高科技,北斗導航、無人機植保,省時省力又不會踩踏秸稈,一天的作業量夠以往人工干20多天。”李忠華感慨道。

幾年來,合作社插上“科技翅膀”,在數字農業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目前,已在全程機械化的基礎上實現了“耕、種、防、治”的無人作業。

從最初流轉土地1000多畝,到如今土地經營面積超2萬畝,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民願意把地裡的農活交給李忠華打理。今年,合作社土地經營面積共計2.26萬畝,預計可助農增收200萬元。

讓黑土“生金”,帶農民致富。今年,李忠華光榮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從“新農民”到“黨代表”,他深感責任重大。“今后,我要帶領合作社進一步創新和探索農業耕種新模式,不僅要多種糧、種好糧,更要扛起使命和擔當,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李忠華說。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