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文化教育

沉浸式展覽帶你走進關向應故居紀念館

郭 平
2022年09月20日08:03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沉浸式展覽帶你走進關向應故居紀念館

  今年9月10日,是無產階級革命家關向應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恰逢此時,關向應故居紀念館第五次改陳布展順利完成,改陳后的紀念館通過2000平方米展廳、572米展線,全面生動立體地展現了關向應同志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和襟懷坦蕩的高尚品質。

  關向應1902年9月10日出生於遼寧省金縣(現大連金普新區),是從遼寧走出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指揮員、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者。

  為紀念關向應,傳承好紅色基因,1964年在關向應的出生地,遵循原樣復原的原則復原故居並建成了關向應故居紀念館,50多年來,紀念館先后經歷四次改陳,展覽規模不斷擴展,展出的文物、展覽的方式不斷豐富,2009年開放以來,每年接待參觀者都在50萬人次以上。

  大連金普新區文化旅游服務中心副主任兼關向應故居紀念館館長王海軍說:“根據相關精神,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應定期更新展陳。”

  相較於此前的布展,這次改陳后,“浸入式”九大場景的引入是突出亮點。在關向應故居紀念館第四展廳,改陳團隊根據關向應與賀龍、任弼時等帶領紅二、六軍團參加長征的革命經歷,精心制作了“搶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越草地”等大型場景,通過人物雕塑、配景和背景畫,再結合影像、燈光等媒介營造出大型沉浸式空間,真實再現了紅軍艱苦卓絕的戰斗場面,將關向應在極端困苦的境遇中堅毅、從容、達觀的革命領導人形象立體生動地展現出來。

  王海軍說:“這次的改陳布展,可以說由過去的‘看圖式呈展’,變成‘多媒體’‘沉浸式’多種形式綜合呈現,參觀者走進展廳,就會有一種扑面而來的直觀感受。”

  關向應故居紀念館的主展館展覽整體分為“民族憂患 歷練成長”“初出茅廬 方顯才華”“艱難轉戰 湘鄂川黔”“艱苦卓絕 長征會師”“抗日到底 開赴前線”“鞠躬盡瘁 精神永存”等六大部分共22個單元,展線上布置了3幅油畫、10幅國畫連環畫、350余張圖片、20個雕塑及9個場景,生動再現關向應同志光明磊落、忠心耿耿、為黨和人民鞠躬盡瘁的短暫而光輝的一生。

  其中展出的160余件展品創下了紀念館展出文物數量的新高,許多珍貴文物在這裡首次展出。

  在“艱苦卓絕 長征會師”部分,展出有一件鋁鍋(復制),原件存於延安革命紀念館,是伴隨關向應同志走過長征路的珍貴藏品,為國家二級文物。

  1935年11月19日,由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蕭克、王震等領導的紅二、六軍團撤離湘鄂川黔根據地,踏上了長征路。擔任第二軍團政委的關向應考慮到長途轉戰的需要,便帶上了這口輕便耐用的鋁鍋。關向應病逝后,鋁鍋由延安王家坪的白玉堂收藏。1958年由白玉堂捐贈給延安革命紀念館。

  此外,還有一支“向應式步槍”(復制件)。1946年,晉綏兵工二廠以美國小口徑半自動步槍為基礎,與七九步槍結合,改進槍械的結構,於當年7月研制出一種自動調栓的半自動步槍。當時正值八路軍120師政治委員關向應病逝,為了紀念,晉綏兵工廠將此槍命名為“向應式步槍”。該型步槍僅生產7支,現僅存的一支在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

  據王海軍介紹,在這次改陳過程中,關向應故居紀念館新征集歷史圖片和文獻檔案100余幅,復制中國軍事博物館、中共六大紀念館等單位涉及關向應生平的珍貴歷史文物85件,使展覽更加完整、全面地反映了關向應同志的革命歷程。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