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觀點評論

著力做好技術、外資引進工作

王卓明
2022年09月20日07: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著力做好技術、外資引進工作(人民時評)

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強調:“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抬頭,但我們要堅持敞開大門搞建設。”7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積極促進出口、擴大進口,做好技術、外資引進工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繼續做好引進利用國外資金和先進技術工作,是我們統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開放協同互動的良性格局的客觀要求,也是應對下行壓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強國家綜合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今年以來,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一期增加投資23.97億美元,亞太地區研發中心落戶廣東惠州﹔寶馬集團繼續增資,推動遼寧省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超過300%﹔總投資20多億元的數控項目落地,使南京工廠成為德國西門子在本土以外最大的控制領域研發和制造中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重大外資項目在各地開花結果。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今年前7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983.3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7.3%。直接投資保持較高水平淨流入,國際經濟與技術合作取得新成績,表明我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沒有改變,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產業配套的高效率和綜合性價比等國際比較優勢沒有改變,我國仍是全球外商投資的重要目的地。

同時要看到,當前在爭取資金技術資源方面仍面臨不少挑戰。從國際看,保護主義壁壘給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帶來阻力,生產網絡區域化、本地化趨勢正在顯現,吸引產業回流的意願增強,來自新興經濟體的競爭日趨激烈。從國內看,中西部地區在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和國際技術合作方面佔比較低。從行業看,服務業利用外資有限,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相關資金和技術合作潛力很大。我們既要正視困難,也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採取有力措施繼續多方面爭取資金和技術資源。

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做好技術、外資引進工作的重要保障。要更進一步激發市場和企業活力,繼續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擴大雙向開放,穩步拓展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做好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營造開放包容的合作環境。

更主動融入國際分工協作網絡,在科學認識我國資源稟賦特點、核心產業需求和產業比較優勢的基礎上,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才能構建更具韌性和開放度的供應鏈、產業鏈、數據鏈、人才鏈。要更精心優化管理和服務體系,建立產業鏈圖譜,加大產業鏈精准招商,依法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利。要更有效引導涉外資本、技術研發布局,發揮好自貿區、開發區平台功能,提高綜合保稅區發展水平,增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同時,要以構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等為契機,著力引導跨國公司在中西部深化投資布局。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做好技術、外資引進工作,是一項全局性、創新性的系統工程。堅持全國一盤棋,准確把握涉外經濟技術合作領域的政策內涵、工作要求和目標任務,以更高水平開放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就能加快形成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