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文化教育

《鐵人》連軸轉74小時

朱忠鶴
2022年09月14日08:10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鐵人》連軸轉74小時

北風呼號,漫天飛雪。9月13日19時30分,寬闊的舞台中央屏幕准時點亮,瞬時,東北的數九寒冬及古老的燕趙大地被帶到了現場。與此同時,幾十年前石油工人們頂風冒雪、日夜奮戰的場景也伴著激昂的音樂漸次展現在觀眾面前。

  當晚,由我省文化演藝集團創排的大型芭蕾舞劇《鐵人》正式在河北省衡水市的保利大劇院上演。這部作品既是已經開始的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參演作品,又是中國舞台藝術政府最高獎——第十七屆文華獎的參評劇目。

  從2019年創排,到2021年首演,再到此次角逐文華獎的演出,《鐵人》劇組的140余名演職人員已經為此足足准備了3年。

  讓我們將時鐘回撥到距離這次正式演出前的第74個小時。

  這天是中秋佳節17時多,圓月還未攀上雲端,所有演職人員就已經匆匆告別家人,登上奔向衡水的列車,奔赴他們心中最神聖的舞台了。

  駛離沈陽,K128列車在崇山峻嶺間呼嘯而過。車窗外,天色漸暗,明月漸起,一片銀霜鋪滿了大地。車廂內,暖意蕩漾,年輕的演員們互送月餅,共度中秋月圓夜。

  2000年出生的遼寧芭蕾舞團年輕演員李偲旖在《鐵人》裡擔任女主演,這是她第一次在火車上過中秋。雖然不能與家人共度佳節稍有遺憾,但能讓遼寧的芭蕾舞劇在異鄉舞台大放光彩,她說:“一切都值了。”

  9月11日凌晨5點多,東方放白,夜色漸褪。在火車上度過了12個小時后,距離正式演出前的第62個小時,來自遼寧浩浩蕩蕩的演出隊伍在衡水火車站有序出站了。

  望著滿身疲憊、魚貫而出的同伴,《鐵人》男主角、舞劇中“鐵”的扮演者張海東既感陌生,又覺熟悉。

  陌生,是因為這是他第一次赴衡水演出﹔熟悉,則是因為這種夜以繼日、甘於奉獻的工作作風,恰恰是他在演出《鐵人》的過程中,最大的精神收獲與心得體會。

  《鐵人》是世界芭蕾舞500多年歷史上第一部根據真人真事編創、反映工人勞動生產和生活的芭蕾舞劇。這部劇放棄了原有“鐵人”王進喜“高大上”的形象范式,而是通過劇情設置,重點刻畫了一位有血有肉、鐵骨錚錚、甘於奉獻的勞模形象。遼寧芭蕾舞團與遼寧歌舞團的聯袂演出,芭蕾舞、民族舞、現代舞的跨界融合……這些既豐富了演出內容,又增加了演出難度。

  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排演,《鐵人》錘煉了包括張海東在內的所有年輕舞蹈演員的品性。與其說是演員們在演《鐵人》,不如說“鐵人”重塑了演員們的精氣神,增強了他們對藝術的敬畏之心、對專業的赤誠之心。

  “三伏天”的排練場裡,熱浪滾滾,張海東和伙伴們特意准備了很多件練功服,濕了一件,脫掉,換新的。“到了最后,我們的每一件練功服都能‘嘩嘩’地擰出水來。”張海東說。

  9月13日凌晨5點多,在距離正式演出前的第12個小時,衡水市的保利大劇院內,年輕的演員們已經在這裡連續排演了十幾個小時,熬了整整一個通宵。空曠的劇院內沒有觀眾,隻有舞台上的導演、總監和一絲不苟排演的年輕演員,以及幕后保障演出的舞美、燈光等工作人員。

  省文化演藝集團副主任、遼寧芭蕾舞團團長、《鐵人》藝術總監曲滋嬌跳了一輩子芭蕾舞。這位資深的芭蕾舞者和年輕演員們一同度過了這個不眠之夜。輔導開始了,面對這些年輕的孩子們,熬紅了眼睛的曲滋嬌還未開口,先掉下眼淚。她心疼這些孩子們。

  曲滋嬌說,“有專家點評《鐵人》,說這是一曲蕩氣回腸動人心魄的英雄贊歌,一幅催人淚下、激人奮進的壯美畫卷,一段新中國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光輝歷程,一部新時代培根鑄魂、守正創新的耀眼之作。這既是贊譽,也是激勵,更是我們前行的動力。”

  9月13日21時,大劇院內一雙雙飽含深情的眼睛閃著淚光,持續了一個半小時的芭蕾舞劇《鐵人》正漸入尾聲。當氣勢磅礡、恢宏大氣的音樂聲響徹整個劇場,當“鐵人”王進喜和身著橘紅色工作服的石油工人列隊站在採油設備上,當舞台背景浮現出王進喜高大的形象並最終定格在舞台上,現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責編:邱宇哲、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