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經濟民生

時刻把人民群眾裝在心裡

——記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阜新縣司法局四級調研員張彪

侯悅林
2022年09月13日06:31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時刻把人民群眾裝在心裡

  “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干勁。”剛剛赴京參加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載譽歸來,59歲的張彪就連夜趕寫起匯報和宣講材料。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要影響和帶動更多人爭當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張彪抓緊每一分每一秒,誓把為民服務的“接力棒”傳下去。從熱血青年到年近花甲,在司法戰線奮戰38年的他,為百姓動真情辦實事的初心始終滾燙熾烈。

  實踐員:以群眾為師

  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司法局,有一間張彪先進事跡展室,裡邊的一項項榮譽、一張張照片,真切還原出這位政法尖兵的“煉成”之路。

  1984年,張彪從部隊復員后,來到剛成立不久的縣司法局工作。初來乍到,他對法律知識了解不多,社會經驗也欠缺,處理糾紛的時候,不是吃“閉門羹”就是遭到矛盾雙方的指責,常常是糾紛沒調解好,自己還憋了一肚子氣。

  張彪回憶,“那會兒血氣方剛,聽到雙方掰扯那些陳芝麻爛谷子、雞毛蒜皮的事兒,聽著聽著就煩了。他們一看我吹胡子瞪眼的樣子,更來氣了”。

  年輕的張彪挨過罵,也挨過打,心裡頭委屈,多少次想脫下警服不干了。可他終究沒有放棄,咬牙堅持了下來。原因無他,“老百姓求助時渴盼的眼神、問題解決時感激的目光,讓我萌發出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

  張彪深知,干好工作,光有為民情懷遠遠不夠,必須練好本領才行。從1984年到1996年,他廢寢忘食地學習法律知識,一有時間就下鄉,和鄉親們打成一片,以群眾為師、以實踐為師。

1997年,他到阜新縣於寺鎮擔任政法委書記,一干就是4年。這段基層工作經歷,讓他有更多的時間接觸群眾,干中學、學中干,他積極探索人民調解的新思路、新途徑,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情、理、法三個層面積累了豐富經驗,逐漸摸索出適用於各類問題、各類人群的調解方法和技巧。

2001年,再次回到縣司法局工作的張彪,已是“身經百戰”“滿腹經綸”的司法戰士。

調解員:群眾的事比天大

38年間,張彪從普通科員成長為司法局副局長、四級調研員,時光在變,職位在變,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初心不變,扎根基層、擔當作為的使命不變,時刻把人民群眾裝在心裡。

他跑遍全縣36個鄉鎮(街道)300多個行政村,累計行程30多萬公裡﹔辦理人民調解和法律援助案件3800余件,協助處理重大信訪疑難案件300多件,挽回各項經濟損失上億元。

翻開一本本厚厚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寫滿了他辦過的案子,而每個他經手過的案子背后都是一個個化干戈為玉帛的瞬間,一幅幅和諧美好的畫面……

他一身正氣,和開發商據理力爭,幫30多位工友討回拖欠5年的55萬元工錢﹔他一腔赤誠,一家一戶地嘮,掰開餑餑說餡,把問題拆開了、揉碎了,在村裡待了整整一周,巧妙化解一起阻工矛盾,保障國家重大工程項目順利進行﹔他一身是膽,冒著鵝毛大雪深夜進村,苦口婆心地兩邊說和,讓劍拔弩張的雙方達成協議,把救命錢連夜送到醫院……

一次次調解,春風化雨﹔一個個選擇,彰顯擔當。

張彪說:“農村房挨房,地挨地,親戚套親戚,糾紛不大,但處理不當就會釀成大禍。作為調解員,誰有理,誰沒理,要把話說透,情在前,理在先,法律約束在后邊。”

張彪用春風化雨的溫度把握情理法的尺度,在復雜利益關系中求得“最大公約數”,為百姓撐起公平正義的一片藍天。

示范員:一花綻放百花香

頭雁高飛百鳥隨,一花綻放百花香。

今年1月,阜新市從新內涵、新格局、新團隊、新領域四方面入手,對張彪經驗進行科學系統的總結提煉,在全市推廣“張彪模式”,打造獨具阜新特色的法治服務品牌,把基層治理推向更深層級、更廣領域、更好效能。

“張彪模式”涵蓋工作方式、體制機制、隊伍建設等諸多方面,包括“調解十法”“四級聯調”“調解團隊”“三員合一”“線上調解”等豐富內容,有利於構建多元矛盾糾紛化解體系,促進“情理法”深度融合,實現調解效力最大化,把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

誕生於田間地頭的“張彪模式”,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指導性,可復制可推廣,很快在基層落地扎根,開花結果。阜新市在各級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設立“張彪調解工作站”16個,在縣鄉兩級文明實踐中心(所)設立“張彪法律服務志願團隊”89個,在司法所、個人調解工作室、村(居)民評理說事點等處設立“張彪法律服務志願團隊接待站(點)”1035個。打造線上“張彪工作室”,實現全天候、跨區域、跨領域調解。

作為張彪的家鄉,阜新縣把推廣踐行“張彪模式”作為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的關鍵之舉,開展學張彪走基層,“兩代表一委員”助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行動,1.5萬名縣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鎮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村(居)民代表變身服務群眾的“領頭員”、重點工作的“監督員”、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意見建議的“收集員”,構建起以黨建為引領,基層治理“全覆蓋”、民生訴求“快響應”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人人學張彪,人人是張彪。從一個人到一個團隊,從一個點到一個面,張彪的個人奮斗演化為無數人的共同實踐。“張彪模式”一經推廣,就產生“一花綻放百花香,萬紫千紅盛景來”的良好成效。志願者紛紛加盟,“張彪法律服務志願團隊”總人數增加到2387人,遍布全市各地,把調解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催生一系列創新成果,新邱區 “逢六說事”,海州區“鎮街派單、部門接單”等,豐富了“張彪模式”的內涵和廣度。

為了讓“張彪模式”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今年以來,一場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宣講活動拉開帷幕。張彪又當起了宣講員,為各級領導干部、初任公務員、鄉鎮干部授課19場,受眾人數5000余人,培養出一大批“張彪模式”的傳承者、踐行者。

今年5月,張彪本色出演廣播劇《有事找彪哥》,在劇中扮演自己。著名歌手孫楠傾情演繹的主題歌在數百家海內外媒體同步發布,更是讓“張彪模式”遠播四方。

從北京回來以后,阜新市再次掀起學習、推廣“張彪模式”的熱潮。張彪本人也更忙碌了。他說:“有人問我,退休以后對志願團隊有沒有影響?我的回答是,爭分奪秒做好傳幫帶,把接力棒傳下去,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再立新功。”

(責編:王斯文、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