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件文物講述抗戰往事

80多年前,地下交通員秦永林曾憑借自己鄉村醫生的身份為楊靖宇送過密信。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82歲的秦貴玉捐贈出父親秦永林的醫書和藥箱等20余件遺物,這些新展品在東北抗日義勇軍紀念館首次亮相。
據了解,東北抗日義勇軍紀念館已經征集文物1500余件,其中國家二級文物15件套,三級文物37件套,包括楊靖宇部隊預警用的古鐘、張學良頒給唐聚五部的照相機等,這些文物集中展現了東北人民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
鄉村醫生做交通員騎馬為楊靖宇送信
秦貴玉是桓仁滿族自治縣桓仁鎮四道河村村民,此次將父親秦永林遺留的醫書和藥箱等20余件物品,無償捐贈給東北抗日義勇軍紀念館保存、展陳。
“老父健在時常跟我講,非常敬佩楊靖宇,說他是抗日英雄。”秦貴玉告訴記者,自己出生於中醫世家,父親秦永林原來住在華來鎮文治溝,是一名鄉村醫生,常騎著馬背著藥箱四處診病。1935年,在走村串巷為村民看病時,父親與楊靖宇率領的抗聯部隊有了接觸,爺爺和父親都給抗聯戰士治過病,包括大大小小的槍炮傷。楊靖宇率領的東北抗聯對老百姓非常好,寧可自己住在地上,也不讓老百姓下炕,他們不畏強暴的愛國情懷更讓秦永林深受鼓舞。因秦永林家裡養有4匹馬,游醫身份方便跑動,被楊靖宇發展為地下交通員,多次騎馬為部隊往返送信。
后來秦永林將家搬到桓仁鎮四道河村后,仍然與抗聯隊伍保持聯系,並在家裡發起成立反日救國會,動員附近村民為抗聯捐款,支援抗聯部隊開展抗日斗爭。1937年2月,秦永林被日軍抓捕入獄,他憑借堅強意志,在日軍幾次刑訊中沒有吐露一字,最終被釋放。
“秦貴玉老人捐贈的文物,增加了館藏,為文物展示注入了正能量。”東北抗日義勇軍紀念館副館長邢燕來說,楊靖宇領導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開辟桓本興抗日游擊根據地后,充分發動和依靠群眾,建立起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先后組建了許多地方群眾組織,秦永林的故事印証了這段歷史。
遼寧民眾救國會軍用票印制精美
截至目前,紀念館已征集館藏文物1500余件,包括楊靖宇抗聯預警用的200公斤古鐘、張學良頒給唐聚五部的照相機、在老禿頂子抗日游擊根據地發現的抗聯一軍使用的石磨等,集中展現了東北人民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
東北抗日義勇軍紀念館是目前國家唯一集中展示義勇軍抗戰史實的紀念性場館,從2018年9月開館,4年來通過多方努力和爭取,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義勇軍后代的慷慨捐贈。
在紀念館裡,展出了一張由遼寧民眾救國會發行的10元面值的軍用流通債券,印制精美,為國家二級文物,是當年遼寧民眾自衛軍第七路軍司令郭景珊保留下來的,由郭景珊之子郭春光捐贈的。
1932年4月21日國聯調查團抵達沈陽的當天,為了讓國聯調查團親耳聽到東北人民的抗日呼聲,遼寧民眾自衛軍在桓仁師范學校(今實驗小學)舉行了誓師大會,唐聚五被推舉為自衛軍總司令,自此遼寧民眾救國會和遼寧民眾自衛軍宣告成立。同年8月,唐聚五任遼寧省臨時政府代主席兼遼寧民眾自衛軍總司令,省府下設遼寧民眾銀行,以東三省官銀號在遼東各縣的農商貸款為基金,先后於5月、8月發行了軍用票(包括軍用流通券和軍用流通債券)共800萬元,其中在桓仁發行了200萬元,在通化發行了600萬元,在市面上廣為流通。
據悉,目前發現的這些軍用流通債券,有10元、5元、1元、5角、2角等,其顏色均由黑、紫、綠組成,正面都有中國古代建筑圖,上面印著“遼寧民眾救國會軍用流通債券”字樣。記者看到,在紀念館藏這張10元債券上,還明確標注:“遼寧民眾救國會兌換每元作奉大洋50元”。據郭景珊回憶,當時有桓仁、新賓、撫順等13個縣使用軍用票,1分軍用票可買1個大肉包子,1角軍用票可買12個大燒餅,10元軍用票可換一兩黃金(16兩為一斤)。
邢燕來說,當年東北抗日義勇軍能夠保留下來的貨幣極其稀少,這張珍貴的債券,見証了當年東北抗日義勇軍的英勇頑強和聰明才智,對進一步挖掘遼寧豐富的紅色資源有著重要意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