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地方戲曲演到全國去

遼寧省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擁有一批包括遼劇、阜新蒙古劇、海城喇叭戲等在內的特色地方戲曲。近幾年,為了讓遼寧地方戲曲享譽全國,成為遼寧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我省一方面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積極扶持地方戲曲發展,培養本土創作人才,另一方面不斷為省內地方戲創造演出機會,讓遼寧地方戲曲不斷演下去、走出去。
我省地方戲不斷走出去
粗獷、高亢的雙管,歡快、嘹亮的嗩吶,再加上笙、四弦等樂器,不久前,充滿了豐收喜悅的復州鼓樂,響徹位於長江之畔的江蘇省泰興市濱江鎮。中央電視台《鄉村大舞台》正在這裡錄制《豐收集結號》節目,來自大連瓦房店的復州鼓樂團是受邀參演的主要地方民間樂團之一。
遼代時,大連瓦房店被稱為“復州”,因此,幾百年前誕生於這裡的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音樂被稱為“復州鼓樂”。復州鼓樂大體分為嗩吶樂和笙管樂兩大類,因表達情感不同,分別適用於喪事和喜事。
大連瓦房店市文化館館長葛莉莉介紹,此次參加中央電視台的節目錄制,並不是復州鼓樂團第一次到省外演出。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復州鼓樂團近年不斷受邀走出去演出。復州鼓樂團的成員是土生土長的農民,他們平日忙碌於田間地頭,在有重要演出前集合到一起抓緊排練。“正是因為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復州鼓樂團才會受到外地觀眾歡迎,在各方支持下不斷走出去演出。”葛莉莉說。
復州鼓樂團只是近年來我省地方戲曲不斷走出遼寧演出的一個代表。這幾年,包括評劇、遼劇、阜新蒙古劇、海城喇叭戲、凌源影調戲、鐵嶺秧歌戲和二人轉等在內的遼寧地方戲曲不斷到國內各地演出,有些地方戲還到其他國家大展風採,把濃郁的“遼寧味”傳播四方,廣受好評。
省文旅廳藝術發展處處長高立軍表示,僅今年而言,除了復州鼓樂團這次赴江蘇省演出,我省還組織所有地方戲曲表演團體到新疆地區巡演,另外,在今年第七屆遼吉黑蒙四省區地方戲曲優秀劇目展演中,我省也派出了具有濃郁遼西風情的大型凌源影調戲《百合芬芳》參與展演。
雙管齊下扶持地方戲
作為填補我省地方戲曲空白的作品,時長兩個小時的大型凌源影調戲《百合芬芳》一經上演,就受到多方好評。作為遼寧地方戲主要劇種,凌源影調戲《百合芬芳》的編劇是本地人、導演是本地人、演員是本地人、舞美化妝等也是本地人。
“本地人”能合力創排這部精品劇目,得益於我省近年來積極推動的“全遼班”文藝創作思路。為了大力培養我省本土文藝創作人才,我省從政策到資金再到獎項評選,均向本土人才傾斜。
按照這一思路,我省舞台藝術創作團隊中的編劇、導演、演員、舞美等都以本省文藝工作者為主,而且我省“文華獎”等獎項的評選也向本省人才傾斜,外省參與我省藝術創作的人員原則上不參加評獎。
一邊大力錘煉本土團隊,一邊不斷創造演出機會,我省雙管齊下,力推地方戲曲快速發展,持續提升知名度。
繼我省去年首次開啟優秀舞台藝術作品省內交流演出外,今年,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主辦,我省再次組織優秀舞台作品異地交流演出。在此前各地、各單位申報的眾多劇目中,我省遴選出19部精品佳作。按照計劃,在為期3個月的交流演出中,這19部作品將在省內演出共計38場次。
鐵嶺秧歌戲是我省主要地方戲曲之一,也是參與此次異地交流演出的重點作品。鐵嶺民間藝術團團長趙秀表示,鐵嶺秧歌戲《山鄉春晚》目前已在國內各地演出20余場,“參與今年省內異地交流演出,希望能讓更多觀眾現場感受鐵嶺秧歌戲的獨特魅力。”趙秀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