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芬芳》填補遼寧地方戲演出空白

8月26日晚,大型凌源影調戲《百合芬芳》在凌源市舉行首演。這樣一部劇情跌宕起伏、獨具地域特色的舞台藝術作品,不僅給觀眾提供了一次近距離欣賞凌源影調戲的機會,而且填補了我省地方戲曲中缺少大型凌源影調戲的空白。
據悉,《百合芬芳》首演結束后,將經過再次精心打磨,代表我省赴省外演出。
豐富了我省地方戲內容
歡快的嗩吶響起來,喜慶的氛圍濃起來,緊接著,劇情一轉,畫面突變,在緊張的矛盾沖突中,各式人物逐一登場……
8月26日晚,大型凌源影調戲《百合芬芳》在凌源市舉行首演。這一劇目的演出,打破了我省舞台藝術沒有大型凌源影調戲的歷史,豐富了我省地方戲內容。
百合花種植是凌源市的農業主導產業之一。《百合芬芳》以凌源百合產業發展振興為時代背景,故事以普通花農任百合一家的平常生活為落筆點,著力凸顯遼西人民身上所具有那種善良、堅貞、正義、純潔的百合精神和品質。
凌源影調戲也叫“活人影”,是在凌源皮影戲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具特色的地方戲曲種,也是我省主要地方戲種之一。經過近百年的不斷探索和實踐,凌源影調戲現已成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具有獨特魅力的舞台藝術形式。
因具有濃郁地域特色,近年來,多部演出時間短、演出規模小、被稱為凌源影調戲“小戲”的作品,比如《寡婦門前》《紅柳灣的笑聲》《香槐樹下》《香槐嶺的笑聲》《婆婆還鄉》等在亞洲杯微電影節、群星獎評選、遼寧省藝術節等大型活動及賽事中獲得殊榮。
據介紹,《百合芬芳》是新成立的朝陽市藝術劇院、凌源影調戲劇團兩家院團的首部作品,已入選我省“迎接黨的二十大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劇目。
劇目創作充滿“凌源味”
用凌源影調戲的曲調演唱、講述凌源百合花產業故事,劇目創作人員和部分演員都是凌源本地人,大型凌源影調戲《百合芬芳》充滿了濃濃的本鄉本土的“凌源味”。
編劇王宇石是凌源人,作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戲劇家協會理事,他有多部作品獲得群星獎、中國評劇藝術節優秀劇目獎等各類獎項。他表示,除了圍繞凌源百合產業講好故事外,《百合芬芳》還在思考脫貧致富后,如何讓群眾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也富裕起來。為了回答好這個問題,在創作過程中他反復修改,幾易其稿,最終呈現給觀眾這樣一個作品。
“應該說,《百合芬芳》以倡導好風尚、弘揚正能量、促進全社會向上向善為主旨,以廣泛宣傳‘百合精神’‘百合品質’為宗旨,引導人們向優秀基層黨員學習,爭做社會發展的先行者、文明風尚的維護者、美好生活的創造者。”王宇石說。
首演當晚,觀眾被曲折的劇情和演員們的精彩表演深深吸引。凌源市民劉鳳俠表示,早就知道凌源影調戲,但一直沒有機會看到“大戲”,《百合芬芳》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因為有濃郁的“凌源特色”,看后覺得特別親切,希望今后有機會在家鄉多多看到凌源影調戲。
據悉,《百合芬芳》將代表我省參加在哈爾濱市舉行的第七屆遼吉黑蒙四省區地方戲曲優秀劇目展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