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本網原創

13年前的今天,中國艦載機飛上藍天

邱宇哲
2022年08月31日15:13 |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小字號

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舷號16的遼寧艦升起了起飛偏流板,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代號“飛鯊”的殲-15飛機如離弦之箭,迅速通過甲板艦艏“滑躍14°”直指蒼穹。 

近年來,這樣的畫面一次又一次出現在大小屏幕上,早已被大家熟悉。不知不覺間,“飛鯊”已經首飛13年。

 2009年8月31日,殲-15飛機在沈陽首飛。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供圖

 2009年8月31日,殲-15飛機在沈陽首飛。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供圖

13年前的今天, 2009年8月31日,殲-15飛機在沈陽首飛。

鮮為人知的陸基首飛

首席試飛員李國恩在回憶錄裡寫道:“國產殲-15艦載機進行首次試飛,如戰士出征,現場氣氛緊張。殲-15艦載機首次飛行成功與否,不僅關系到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沈飛集團這些年來辛苦耕耘的創新成果,更關系到國家航母事業進程的推進。”

沈飛公司董事長羅陽當時緩緩地走到李國恩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兄弟,等著你回來!”李國恩用他標志性的微笑回答了羅陽,他們握手,輕輕地擁抱了一下。

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供圖

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供圖

上午10時46分,隨著塔台一聲令下,李國恩駕駛戰機昂首升空,現場所有人的目光都緊隨著空中的戰機,轉眼間戰機呼嘯而至,低空盤旋一圈、拉起,戰機從人們頭頂呼嘯而過,緊接著一個垂直躍升,戰機昂首挺立直沖雲霄。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戰機又來了一個小半徑盤旋和S機動,宛如輕盈的舞者,然后是一個低空大速度通場,巨大的轟鳴和震動讓現場一些人捂住了眼睛和耳朵。一轉眼,戰機又來了個低空小速度通場,閑庭信步,仿佛刻意讓大家能夠看個清楚,最后一個動作是空中應急放油,在藍天上劃出一條銀色的線條。在空中飛行13分鐘后,平穩地落在了跑道上,安全著陸,輪胎與地面擦出3股白煙。飛機剎停后,放下攔阻鉤並進行機翼折疊。整個飛行過程各系統和發動機工作正常,飛機狀態良好,首飛取得圓滿成功。

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供圖

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供圖

所有人拼命地鼓掌。從這天起,中國自己的艦載機飛上了藍天!

“茫茫大海,尋找一張郵票。”

艦機適配性試飛和試飛員著艦技術訓練,是一項填補國內空白的開創性工作。在艦載機降落時,飛行員從空中看航母,隻有一張郵票大小,要在茫茫大海中排除風浪的干擾,將飛機穩穩落在一張“郵票”上。

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供圖

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供圖

為保証按節點完成飛機上艦任務,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殲-15研制團隊全線動員、全情投入、全力奮戰,從“611”、“711”到“724”,試驗、工序並行推進,現場問題當場解決、狀態把握壓倒一切,每天24小時倒班作業奮戰在科研、試驗、生產、試飛第一線。從制定試飛方案、試飛任務分工到現場技術支持,細致規劃每一個工作環節。

2012年11月23日,殲-15在航母上完美起降。11月25日,圓滿完成首批艦載機起降任務的“遼寧艦”凱旋,停靠大連港碼頭。而就在當天,羅陽同志卻永遠地離開了他戰斗過的崗位,英雄謝幕海天間。

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供圖

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供圖

2013年12月,殲-15正式入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如今,“飛鯊”已成國之利劍,時刻待命守護海天。

(責編:邱宇哲、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