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球:球雖小發展潛力大

本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珍珠球比賽的精彩瞬間。 記者 孫海濤 攝
在遼寧省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珍珠球是對抗最激烈、最具觀賞性的團隊比賽項目。珍珠球賽場上,和籃球比賽一樣對走步違例、帶球撞人進行判罰,所不同的是球比籃球要小一號,“籃筐”是會移動的,而抄網隊員就相當於會移動的“籃筐”。
珍珠球比賽區域劃分為水區(內場區)、給蚌區(封鎖區)、威呼區(得分區)﹔比賽用球為珍珠(白)色﹔運動員所持球拍形狀如蛤蚌。賽場上,隻見雙方隊員先在水區對珍珠球進行一番爭奪,一方隊員瞄准機會,向自己隊的抄網隊員投球,另一方隊員則持球拍跳起攔截。
據沈陽隊主教練郭殿祥介紹,珍珠球源於滿族人民的勞動生活,從模仿採珠人的勞動演變成體育項目。比賽中,場上攻守往復,銀球穿梭飛舞,4隻“蛤蚌”急張忽合,一對抄網頻頻斬獲,過程緊張激烈,令人目不暇接。已經是我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五朝元老”的丹東隊隊長袁鵬告訴記者:“本屆運動會的項目大多很有趣,珍珠球比賽的場地和規則都很靈活,非常適合在民間開展。”
從現場比賽來看,珍珠球比賽的戰術和跑位與籃球比賽相似,進攻技術也是由傳球、運球、投籃和突破組成,防守技術與籃球也基本一樣。正因為如此,有籃球基礎的運動員可以很快適應珍珠球的規則。不過,郭殿祥告訴記者,為了保持這項運動的趣味性,珍珠球比賽也制定了一些特殊規則。“既然有‘籃筐’,有投籃,身材高的球員就有優勢。為了避免追求絕對身高,規定抄網隊員和封鎖區的持拍隊員的身高不能高於1.94米。隨著珍珠球運動的發展,其規則將不斷完善,這樣做是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郭殿祥如此表示。
根據珍珠球比賽規則,每隊上場7名隊員,其中水區4人,持拍隊員2人,抄網隊員1人。那麼,哪個位置的隊員最重要呢?“我認為抄網隊員最重要,他是場上的核心。全隊的‘勞動果實’——得分要在他身上得以體現。所以,對抄網隊員的要求也是最多的,需要穩重、彈跳好、動作靈敏,還得具備指揮全隊的能力。”郭殿祥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