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近視預防方式是參加戶外活動

進入暑假,不少家長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視力和眼部健康,可謂掀起了一波“配鏡潮”。7月28日,記者來到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眼科門診,看到診室外、驗光區站滿了孩子和家長。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眼科主任趙江月表示,暑假是眼科就診的高峰期,尤其是青少年近視門診量是平時的兩倍到三倍,且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呈現高發和低齡化趨勢。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幼兒園為14.5%,小學生為36.0%,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0%,近視防控形勢非常嚴峻。趙江月提醒廣大家長,要重視孩子視力健康,從學齡前就要建立眼健康檔案,每年至少帶孩子進行兩次視力檢測。
在檢查視力過程中,經常遇到一些家長排斥醫生為孩子開具睫狀肌麻痺驗光(散瞳驗光)的檢查,認為散瞳藥可能會危害孩子的眼睛或身體。對此,趙江月解釋,兒童青少年近視的確診,需要進行睫狀肌麻痺后的驗光檢查。如果兒童青少年在一段時間內有較多的近距離用眼,睫狀肌沒有充分的放鬆,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調節緊張或稱為調節痙攣,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假性近視”。睫狀肌麻痺驗光可以消除外調節所帶來的影響,用於區別“真性”或“假性”近視。低齡、遠視、有內斜視的兒童均需進行充分散瞳驗光。
經過全面檢查,不少孩子被診斷為近視。針對孩子近視,家長們出現了兩種極端反應:一類是覺得反正已經近視了,驗個光配個眼鏡就行﹔另一類是不願意孩子過早戴眼鏡,認為戴眼鏡后,度數增加會加快且眼睛容易變形。趙江月提示,這兩種做法均不可取,需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當家長初次發現孩子近視時,首先要分析孩子的學習環境、用眼習慣等,比如每天是否保持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寫作業時坐姿是否達到“一拳一尺一寸”、是否每天過長時間地近距離用眼或者電子屏看的時間過長、每晚睡眠是否達到9小時以上等。
關於是否佩戴近視鏡的問題,趙江月認為,當近視度數大於100度時,由於雙眼視力會差一些,很難滿足日常看黑板、讀寫的需求,同時不戴眼鏡容易產生一些雙眼視功能的問題,因此建議配鏡。
對於被奉為“近視神藥”的低濃度阿托品,趙江月呼吁人們要理性對待。近視一旦發生是不可逆的,低濃度阿托品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近視進展,但無法治愈近視。在使用低濃度阿托品前,應到專業的眼科醫療機構進行基線評估。
“目前,防控近視最有效的方式是多參加戶外活動。”趙江月說,研究表明,每天2小時,一周累計14小時的戶外活動、“目”浴陽光,可以有效預防近視,每天6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可能使眼軸縮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