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頭條

推動要事共商、社區共建、社會共治、成果共享——

遼寧沈陽夯實基層治理根基

人民日報記者 劉成友 劉洪超 辛 陽 劉佳華
2022年07月26日07: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沈陽夯實基層治理根基

  不會用智能手機,水、電、燃氣等繳費點離家又遠,82歲的獨居老人劉振芝此前沒少為繳費的事兒犯愁。

  鄰裡親情在,“幸福來敲門”。鄰居崔孝華主動承擔起幫劉振芝繳費的任務,還每月為她理發,不時上門陪她嘮家常。“現在我跟孝華,親得就像一家人。”劉振芝說這話時,眼睛裡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劉振芝所在的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工人新村三社區,3000余戶居民中,65歲以上老人約佔兩成。去年以來,社區黨委倡議開展“幸福敲門”行動,號召社區干部、黨員帶頭,為獨居老人、殘疾人和低保戶送服務、送溫暖。

  打開家門,敞開心門。“通過‘幸福敲門’行動,鄰裡的心近了,人情味濃了,社區也更了解居民的所想所需。”鐵西區工人新村三社區黨委書記趙詠梅說。

  社區是城市治理體系的基本單元。近年來,常住人口超過900萬的沈陽市,以黨建引領推動多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社區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黨建引領,力量下沉

  82歲的夏秀蘭家住沈河區大南街道多福社區,去年家中意外失火。老人在各方的幫助下很快恢復了正常生活,屋子也整修一新。“附近銀行的黨員送來了被褥米面,社區志願者幫助清理打掃,黨員服務隊進行粉刷裝修……”老人回憶道。

  這些幫助,得益於多福社區以黨建引領形成的共建格局:與海關聯合建立助學幫困長效機制,與電業局聯合成立用電應急維修隊,與醫療單位聯合建立助老敬老醫療幫扶機制……“目前有46家單位與我們共建,成立了10個志願服務隊和勞模團隊,服務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多福社區黨委書記孟曉丹說。

  黨建如何引領社區治理?沈陽市推動條塊融合,健全駐區單位黨組織、黨員到社區服務的長效機制,全市2317個機關黨支部與社區黨組織精准對接,創建“黨群e服務”“共聯共享共建共促”等載體,“共產黨員社區奉獻日”等黨建品牌作用突出,行業系統部門定期與街道社區黨組織溝通會商解決問題,基層治理從街道社區黨組織“單兵作戰”向“街道社區吹哨、職能部門報到”轉變。

  沈北新區社會事務服務與行政執法中心就業部部長劉航聯系的正良社區,年輕人多、就業壓力大,得知大學畢業的宋振軍一直沒能找到合適工作,劉航多方協調聯系,推薦學軟件專業的小宋到區內一家企業從事軟件測試工作,目前見習期滿即將成為正式員工。“每周三,我們中心的業務骨干都會下到社區,現在已經幫社區內70多人解決了就業問題。”劉航說。

  促進基層治理力量下沉,沈陽市在小區全面實行“三長五員”專班治理模式,目前全市已有6500余名社區工作者擔任小區點長,1.1萬余名市區下沉干部擔任應急點長,會同老黨員、老勞模等榮譽點長及專班其他成員傾情服務居民群眾,努力把一個個居民小區打造成幸福大院。

  沈陽市把加強基層黨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基層治理的主線,全市調整優化6200余個網格黨支部,組建1.2萬余個樓院黨小組、1.8萬余名黨員中心戶、4400余支黨員學雷鋒志願服務隊伍,夯實“近鄰勝遠親、鄰裡一家親”的治理基礎。

  協調各方,優化服務

  一年前,家住渾南區彩霞社區的耿大爺到社區服務中心辦事,還以為走錯了地方:七八米長、齊胸高的服務櫃台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六七套休閑桌椅,擺放在溫馨的辦事大廳。“坐下喝杯茶,事兒就辦好了。”

  拆掉高櫃台,服務面對面。彩霞社區黨委書記蘇暢說:“以前行政化、辦公化色彩偏重,現在辦公區域和休閑茶吧、圖書閱覽、書法繪畫、居民會客廳一應俱全,讓居民有家一般的感覺。”

  “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條有理管到位﹔老百姓的苦有人問,問寒問暖問到家。”沈陽瞄准百姓辦事的痛點、堵點、難點,讓職能下沉、服務直達基層,協同各方優化服務,參與治理。

  打破行政壁壘,拆除封閉藩籬。沈陽以“一核多元”的基層黨建共治共享機制為抓手,發揮全市110個街道“大工委”、955個社區“大黨委”和900余個“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作用,調動各方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形成服務群眾合力。設立“居(村)民評理說事點”2600余個,創新推進“紅色物業”,全覆蓋派駐社區“第一書記”,建立“三級包保”實名制工作體系。

  沈陽做實“舒心就業、幸福教育、健康沈陽、品質養老、平安沈陽”等民生品牌。在皇姑區西江儷園小區,社區黨委引領下的居委會、物業企業、業委會合署辦公,共議問題清單、實行銷號行動,打破物業服務行規邊界,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務。

  居民辦事不再“到處問”“到處跑”,社區服務“全天候接待、全方位受理、全過程負責”。全市社區工作者總數超1.53萬人,6588個小區全部“有人管”。社區便民服務事項辦理要件精減比例達50.9%,7個領域115項服務事項辦理時限平均壓縮75%。

  居民互助,共建共享

  在鐵西區霽虹街道萬和酈景小區,由居民自發組成的郭明義志願服務小分隊,每周定期開展為居民理發、磨菜刀、修理自行車和小家電等免費活動。剛理完發的居民任彩榮一臉笑意,“鄰裡互助好暖心。”

  相隔不遠的工人村街道勞模社區文化廣場上,愛心義診、免費理發、家電修理等也讓大家伙兒備受感動。居民李文藝高興地說,“年輕人的服務真貼心。”

  小區是我家,共建靠大家。在和平區太原街道民族社區,每天早上總能看到10多名身穿“九大媽”志願服務紅馬甲的老人,忙著清理各種雜物。社區內老年人多,“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9位退休大媽自願組成了“九大媽”志願者服務隊,平安巡邏,保護環境,守望互助,一干就是10年。如今,成員已經增加到300多人。

  沈陽市推動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實現要事共商、社區共建、社會共治、成果共享,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居民、社會組織、志願者、公益慈善機構等各種力量,讓社區治理的“獨角戲”,變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合唱”。

  截至目前,沈陽已備案社區社會組織10885個,承接項目869個﹔培育居民議事會、民情懇談會等協商組織3041個,召開協商會議14410場次,解決居民切身利益問題4874個。

(責編:王斯文、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