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張老照片講述遼沈青年運動史故事

5月18日,由共青團沈陽市委員會主辦、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承辦的“沈陽共青團和青年百年奮斗”主題展在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開展。上午10時許,通過線上直播方式宣講共青團百年奮斗歷程與艱辛足跡,展示崢嶸歲月的青春力量。
老照片傳遞出信仰的力量
展覽通過豐富的圖文展板勾勒出沈陽團組織的歷史發展脈絡,尤為引人關注的是,115張黑白老照片再現了遼沈地區團員青年在黨領導下開展革命斗爭的紅色記憶。
這些珍貴的老照片,有的已經泛黃,畫面也有些模糊,有的雖經時間沖刷,仍清晰如昨。
“說起遼寧地區共青團的建立,我們不妨把目光投向這幾張老照片,看看這些可愛的青年人。這張照片是在大連《泰東日報》社工作時的關向應,他是遼寧地區第一個共青團員。這張照片呈現的是奉天醫專的7位進步學生的合影,他們是項全申、白希清、楊韋堅、周東郊、吳執中、畢天民、吳英愷,其實他們就是沈陽最早的團支部之奉天醫專的團員。”講解員王露指向展板說。
這是兩張充滿青春氣息的老照片。關向應的照片上,他身穿長衫,頭戴禮帽,溫文爾雅,眉宇間透出一股英武之氣。另一張照片上,7位風華正茂的男青年,有的穿著中山裝,有的身著西服,他們的左上衣兜都插著一支鋼筆,這也是那個年代的時尚印記,而從他們堅定的目光裡,傳遞出的則是信仰的力量。
對於老照片反映的時代背景,展覽的撰稿人李姝介紹,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黨中央便派干部來沈陽地區宣傳馬克思主義,指導工人運動,建立黨團組織。沈陽地區的第一個黨組織和團組織同時於1925年9月成立。1927年10月,黨中央派陳為人來到東北地區,在沈陽建立中共滿洲省委和共青團滿洲省委,抗日英雄趙尚志曾在共青團滿洲省委從事青年工作。
老舊紙張上描述的熱血青年
油印的紙張早已老舊,但上面的刻字尚可辨析,老照片展示的一份份文獻資料,彰顯的是風雲激蕩年代裡熱血青年的家國情懷。
“這是1931年1月15日,中國共產黨奉天市委員會、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奉天市委員會發表的《為李卜克內西、盧森堡、列寧紀念告青年書》。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共滿洲省委9月19日發表第一份抗戰宣言《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隨之,共青團滿洲省委做出‘全東北共產黨員、共青團員、愛國志士和兵士立即武裝起來,加入抗日救國的行列’的決定,發表《團滿洲省委給中韓青年的信》。9月20日,中共滿洲省委、青年團滿洲省委發表了《為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佔領滿洲告全滿洲朝鮮工人農民學生及勞苦群眾書》。”王露的講解鏗鏘有力、充滿激情。
李姝介紹,九一八事變后,黨團組織將中央和省委文件刻印后做成宣傳單在社會散發,向民眾宣傳抗日主張。據記載,僅共青團滿洲省委即發出各類宣傳品千余份。
直播中,王露的講解、李姝的解讀帶領年輕觀眾重返歷史現場,回望沈陽這方紅色沃土上青春力量的成長。
“圍觀”者接受了一次洗禮
本次主題展分為“奮斗之路”“振興之途”“未來之旅”三個部分。展示了沈陽團員青年在黨的領導下為沈陽的解放、建設、改革和發展在青春賽道上奮力拼搏的生動實踐。
11時,線上直播結束,瀏覽者達5萬余人。網絡另一端, “圍觀”者留言仍在刷屏。“觀看直播的時候,我感到悲壯、激憤、感慨、自豪,孩提時我就學過一句話——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今天的展覽讓這句話在我的腦海裡變得更加具體。” 21歲的趙玉亭看過直播,稱這堂播撒“紅色種子”的團史課,讓紅色基因融入血液、浸入心扉。“走進歷史並理解歷史才能走得更遠,青年的力量才是社會的未來。”大學生劉奇峰表示自己要用奮斗的青春致敬英烈們。
“一張張老照片是弘揚革命傳統的‘傳家寶’,也是教育年輕一代的生動教材。”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館長劉秀華說,採用線下和線上展覽相結合的方式,打破時空壁壘,能夠切實提升展覽教育傳播效果和社會影響力,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紅色血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