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建平縣:穩增長 打基礎 添后勁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老官地鎮裸地蔬菜機械化播種現場。張旭 攝
中海建強門窗有限公司員工趕訂單、忙生產。
朝陽晉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數字化生產車間。
年初以來,建平縣以“高質量項目建設年”為引領,把項目立縣戰略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積極謀劃和推進項目建設。
截至目前,已開復工項目10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1個,總投資168.06億元,涵蓋節能環保新材料、裝備制造、農產品深加工、文化旅游、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
建平縣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深入實施城市提升戰略。按照山水人城和諧共生的生態園林城市定位,不斷完善“一河三帶九園”生態景觀體系,為宜商、宜居、宜業、宜游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以鄉村產業振興為引領,全力抓好雜糧等特色產業規模發展,爭創省級農產品加工集聚區。
項目建設加速跑 增添發展后勁
總投資15億元的遼寧瑞寧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鋰電池負極材料制造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10億元的建平縣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200兆瓦漁光一體光伏電站平價上網項目開工建設,閩鋼高端智能盤扣、托田窗飾鋁業高端門窗等重點項目集中開工……
年初以來,建平縣以“高質量項目建設年”為引領,把項目立縣戰略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積極謀劃和推進項目建設。全年計劃開復工重點項目180個,總投資305.2億元。其中新建項目86個,續建項目94個。
項目建設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抓手,是穩增長、打基礎、增后勁的關鍵舉措。今年,建平縣緊盯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四大產業集群及非金屬新材料、新型建材、現代鋼鐵冶金原材料供應、機械裝備制造、智能制造、清潔能源、數字經濟、電子信息、畜牧產品精深加工、種植產品精深加工、林果產品精深加工等11條產業鏈,全力引進龍頭科技型企業、符合產業政策要求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對現有企業進行全面排查梳理、深入挖潛,加快企業改造升級步伐,做好“三篇大文章”,支持符合產業政策要求的企業快速做大做優做強,孵化新項目。
全縣堅持“項目化、清單化、具體化”,圍繞節能環保新材料產業,聚焦“一縣一業”產業布局,重點推進遼寧瑞寧新能源鋰電池負極材料制造等高新技術項目落地投產,推動產業上下游延伸發展﹔圍繞新能源產業,聚焦集中式、分散式風電光伏和抽水蓄能等項目建設,重點推進總裝機容量155萬千瓦的中能建、華潤電力等風電項目,力爭建成風光儲一體化綜合能源基地﹔圍繞機械裝備制造產業,加快推動建新高端機械制造、閩鋼高端智能盤扣等重點項目落地,促進中海建強、菲哲石油等項目達產﹔圍繞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培育本地龍頭企業,促進懷志米業、秀源果業等現有特色企業提質量、創品牌,打造叫得響、質量高的特色產業園區。
針對疫情影響,建平縣打破招商工作瓶頸,聘請優秀企業家擔任招商顧問,以“顧問+專業招商分局”的模式,拓寬招商視野、深挖招商線索。充分利用網絡開展雲招商,組織召開視頻洽談,開展雲洽談、雲簽約活動。截至目前,已簽約項目32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3個,5億元以下至1億元項目11個,億元以下項目18個。在簽約項目中有精密加工制造、恆利源機械加工、高端門窗制造、遼寧亞奇精品雜糧食品等10個項目通過雲簽約方式完成項目簽約。
建平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行“統一代辦、集中審批”機制,為項目落地開工提供全周期服務,強化重大項目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供給保障,累計代辦項目79個。圍繞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城市更新、文化旅游等重點支持方向,高質量做好項目包裝申報工作,向上爭取到位資金項目121個,到位資金23.35億元。
提升城市宜居度 打造幸福家園
東環島文化活動廣場和西環島文化活動廣場是建平縣重要的群眾文化活動場所。近年來,隨著城市空間的擴展,城區人口數量的增加,兩個文化廣場在高頻率使用中逐漸顯露出功能退化、基礎設施陳舊、空間結構不合理、景觀風貌破敗等問題。今年,縣委、縣政府從滿足人民群眾新需求、文化活動廣場與城市融合發展、延續特有的城市文化等方面綜合考慮,通過完善基礎設施、綠植提升、文化融入,對兩個廣場進行改造提升。目前,兩個文化活動廣場提升工作已全面啟動。
年初以來,建平縣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深入實施城市提升戰略。按照山水人城和諧共生的生態園林城市定位,堅持高標准規劃、高質量推進,不斷完善“一河三帶九園”生態景觀體系,堅持產城融合發展,打造生態宜居幸福建平。對總長7.5公裡的牤牛河城區段水環境進行綜合治理,改善水生態環境,助力城市水系景觀自然美與生態效益融合發展﹔環繞鐵路、河流、城市構筑4150公頃的高鐵防護綠化帶、沿河景觀帶、環城綠化帶。通過規劃建綠、見縫植綠,持續加大植綠力度,豐富植物種類,增加園林小品,提高“三帶”的觀賞性,逐步完善城市綠化體系﹔完善牤牛河生態濕地、南山森林公園、北山森林公園、人民公園以及體育場、新市鎮廣場、萬壽廣場、世紀廣場、政府廣場的各項基礎設施,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生態景觀系統,賦予城市新的顏值與內涵,為宜商、宜居、宜業、宜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建平縣高標准編制全域旅游總體規劃,把文化旅游發展與鄉村振興、產業發展、休閑民宿相融合,讓文旅產業發展具有生命力、吸引力。研究出台鼓勵政策,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力度,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注入,高質量建設文旅配套設施,通過政策牽引,樹立文化旅游發展導向,努力把文化旅游產業打造成為興縣產業,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目前,文旅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和獎勵辦法草案已制定完成。
全縣依托牛河梁、天秀山、牤牛河、燕長城等文化旅游資源,打造特色旅游景點、設計精品旅游路線,進一步規劃提升通往內蒙古草原的特色旅游觀光路,加快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堅持以文促旅。全力打造牛河梁紅山文化研學基地和數字化展示工程,高位推進紅山文化聯合“申遺”,加快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平段)建設,全力打造京津冀居民休閑旅游康養后花園。
小平房村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申報項目正在組卷,小平房連通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旅游通道路基工程已基本完成﹔燕長城特色展示點項目已完成初步規劃和方案設計﹔體育公園和天秀山、黃花山、葦子溝山登山步道項目已完成入庫﹔南濱河路東段正在施工﹔建平南高速口游客中心正在進行主體工程建設……面向京津冀地區的旅游休閑目的地正在全力推進建設之中。
特色產業引領 加快鄉村振興
連日來,在建平鎮新邱村千畝馬鈴薯種植基地,村民們兩三人一組穿梭在整齊的田壟間,利用大型農機設備開溝、播種。建平鎮立足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統一承包給種植大戶。通過規模化經營,打造了多個農業特色板塊經濟示范點,實現了14個村特色農業全覆蓋,在實現村村有產業基地的基礎上,做到戶戶有致富項目、人人有增收門路。
今年,建平縣立足農業大縣這一根本,以鄉村產業振興為引領,全力抓好特色產業,爭創省級農產品加工集聚區,為百姓致富增收謀新路,為鄉村振興筑根基。作為“中國雜糧之鄉”,建平縣把雜糧產業作為“一縣一業”發展主導產業,堅持“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科技化”發展理念,依托地域優勢和特色,積極建設綜合農業產業基地,發展規模化經營,同時,加快優質品種引進、種植,擴大覆膜保墒、測土配方等技術的應用范圍,促進雜糧的結構、布局向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方向發展,全面提高雜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全縣鄉村振興賦能。
今年,建平縣以爭創省級農產品加工集聚區為目標,重點推進以朱碌科鎮為重點,打造雜糧銷售基地﹔以哈拉道口、老官地、昌隆、八家等鄉鎮為主的裸地蔬菜,以榆樹林子、沙海、小塘、深井、太平庄等鄉鎮為主的保護地蔬菜,打造高效果蔬生態基地﹔圍繞溫氏、牧原、正邦,打造高標准畜牧養殖基地。截至目前,全縣已落實產業基地346個,包含設施農業小區13個6500畝,裸地蔬菜中草藥基地73個10.5萬畝,雜糧基地143個30萬畝,養殖小區基地69個,向日葵、馬鈴薯、甜菜、果園等基地58個5萬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