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人大:用好立法評估成果 科學推進“立改廢”

3月4日,一場由遼寧省人大常委會牽頭,省人大代表、相關單位代表、居民代表及專家學者等共同參加的立法調研座談會在遼寧沈陽召開。在座談會上,與會者針對如何修訂《遼寧省消防條例》各抒己見,討論熱烈,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建議。
針對《遼寧省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的起草召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立法專家論証會,通過當地媒體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在制定《遼寧省懲戒嚴重失信行為規定》《遼寧省社會信用條例》過程中,多次邀請專家團隊召開立法評估會……“近年來,根據立法實際,綜合運用座談會、論証會、聽証會等方式,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將評估工作貫穿於立法全過程,不斷提高地方立法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僅2021年,遼寧省就實現‘立改廢’本級地方性法規13件,集中清理法規7件。”遼寧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孫映雪介紹。
廣泛收集意見和建議
“我們很早就將保証金、征地補償款等1000多萬元費用全部繳清,但街道辦卻一直沒有按照承諾辦理土地手續,導致項目無法落地。”在遼寧省人大常委會組織的立法評估座談會上,一位來遼寧投資的企業負責人說。
在《遼寧省懲戒嚴重失信行為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起草前期調研中,遼寧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發現,“政府違約、新官不理舊賬,尤其是不少地方為了招商引資,承諾的一些政策不能及時兌現”成為企業負責人反映集中的問題。
“為全面准確梳理出嚴重失信行為的突出表現形式,研究制定嚴厲可行的懲戒措施,我們集中利用一個多月時間,廣泛收集意見和建議。”孫映雪說,遼寧省人大常委會自2021年3月下旬正式啟動了《規定》的起草工作,並先后組織多次立法前的評估調研。
“我們還與行政、司法、市場監管等領域相關工作者進行面對面訪談、開展社會問卷調查,與省法院、省發改委、商會等相關單位進行座談,充分了解各方面情況。”孫映雪介紹,經過深入分析研判,吸收其中重要意見,數易其稿,最終形成了《規定》草案。
“《規定》雖然隻有短短12條,卻涵蓋立法前期調研時大家集中關注的重點領域,規定了聯合懲戒措施,為我們在遼寧投資興業吃下了‘定心丸’。”遼寧省上海商會秘書長李雪蓮說。
渾江流經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和吉林省白山市、通化市。為持續保護和改善渾江流域生態環境,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2021年,遼寧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分別審議通過了《桓仁滿族自治縣渾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和《寬甸滿族自治縣渾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
立法涉及兩省四地,做好立法前的協調溝通十分必要。2019年12月,本溪市、丹東市、白山市、通化市人大常委會共同簽署渾江流域跨區域協同立法等框架協議,建立起四地協同立法聯動監督聯席會議等協調機制,通過信息和立法成果共享,最大程度地推進立法計劃順利進行。
“兩個條例是兩省為了推進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開展跨省協同立法的首次嘗試,我們在立法前期做了充分准備。”遼寧省人大民族僑務外事委員會立法處副處長平恆說,省人大民族僑務外事委員會提前介入,到渾江流域實地踏勘,在立法論証會上逐條逐句進行研究,明確了渾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的原則、保障措施、行為規范和法律責任。
“一攬子”評估整體推進
2021年6月19日,一場別開生面的視頻會議在遼寧大學法學院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20多名法學專家就“法治遼寧信用環境制度建設”展開深入研討,為遼寧信用環境制度建設建言獻策。
近年來,遼寧先后出台《遼寧省全面推動“信用遼寧”建設工作方案》《遼寧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遼寧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為開展信用遼寧建設、營造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提供了制度遵循。
為了進一步推進信用環境建設,遼寧省人大法制委員會與遼寧大學共同制定《法治遼寧信用環境建設立法情況評估工作方案》,整體推進“一攬子”立法評估工作,涵蓋多部涉及當地信用營商的法規制度。
“通過對這些法規制度執行情況的評估,我們發現全省信用環境建設制度尚未形成完整體系,仍需在完善信用信息制度、健全信用監管制度等方面繼續發力。”參與評估的遼寧大學法學院院長閆海說。
“根據‘一攬子’評估結果,我們制定了《遼寧省“十四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力爭到2025年末,實現信用聯合獎懲制度在全省政務服務領域全覆蓋。”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辦公廳副主任王家林說,《遼寧省社會信用條例》已於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這是遼寧省社會信用建設領域的基礎性法規,對規范遼寧省社會信用管理、保障聯合獎懲機制順暢運行、織密信用約束網具有重要意義。
“自從有了首問負責和限時辦結制度,現在辦事便捷多了。以前各種手續至少要跑一個多月,現在隻用3天時間,3個店的12個証就順利獲批了。”沈陽市某醫藥公司的負責人柳強說。
柳強所提到的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的服務承諾,正是2019年10月1日修訂的《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所規定的內容。
2021年10月至11月,遼寧省人大常委會針對《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情況開展了執法檢查。這是遼寧省人大常委會連續第五年針對營商環境狀況開展有針對性的監督工作。
“執法檢查組重點檢查群眾反映強烈和社會關注度高的問題,如‘放管服’改革推進情況、規范涉企收費和行政執法檢查情況以及各級法院加大涉企判決執行力度工作情況等。”王家林說,“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相關部門進行了積極整改,人民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調動多方力量共同參與
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2021年4月,遼寧啟動全省公共衛生與應急管理法治保障體系建設評估工作,調動多方力量,邀請省內外立法、公共衛生安全、疾病預防控制等領域知名專家學者、資深研究人員、疫情防控實踐專家,共同組成評估團隊,歷時6個月完成評估任務。
“這次對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進行系統評查,我們注重評估團隊成員身份的多元性和多樣化,保証既可以從微觀層面研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法治保障方面的盲點、薄弱點和矛盾點,又有專業人士可以從宏觀層面分析查找制度建設與疫情防控實踐需求之間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參與評估的中國醫科大學教授王平表示。
評估過程中,研究人員負責梳理研究國家層面和其他省份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一線實踐專家重點分析比較其他省份疫情防控實踐經驗。
“評估組深入街道、社區、村委會實地走訪調研,直接聽取基層干部群眾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組織召開多個有公共衛生、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環境保護、司法行政等領域專家學者、基層一線工作者參加的專題座談會,共訪談相關專家學者60余人次,收集整理調查問卷千余份,最終形成了11萬余字的評估研究報告和6個專題研究報告。”王家林介紹。
根據評估結果,按照“銜接配套、健全體系、急用優先”的原則,遼寧省人大法制委員會提出制定《遼寧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條例》《遼寧省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修改《遼寧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遼寧省動物防疫條例》等22件加強和完善本省在公共衛生與應急管理等領域立法修法意見建議。
參照各方人士參與的評估意見,遼寧省人大還對省級地方性法規進行了專項清理,重點對已經明顯不適應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立法價值取向與改革精神或改革措施不相一致的地方性法規,及時進行修改、廢止,確保了各項改革在法治框架內有序推進。
“立法評估本身不是目的,如何應用評估成果,為法規的‘立改廢’提供依據,進一步提升立法質量才是關鍵。”王家林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