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鋼都鞍山的硬核冰球隊
“三、二、一!”隨著一聲哨響,裁判將球擲下。冬奧前夕,鞍山烈士山公園池塘冰面上開始了一場激烈的業余冰球賽。
冰球是一項對抗激烈的運動。運動員擊球瞬間,冰球的初始速度能夠達到每秒196米,運動員平均每30秒就要完成一次攻防轉換,無時無刻不在沖撞、摔倒……“冰球特別適合咱鞍山爺們兒!”幾乎每個隊員上場前都這麼說。
鞍山烈士山公園池塘冰面上正在進行業余冰球賽。楊科攝
“加速,加速!”身著白色隊服的85號球員持球快速沖到對方底線,迅速揮杆將球傳向隊友,可惜位置極佳的隊友被撞倒了……來不及惋惜,身穿黑色隊服的9號已經迅速展開反擊,球准確傳給了中路插上來的30號球員。進了!30號球員興奮地跪在冰面上滑行了十幾米。
在零下20度的嚴寒中,天空湛藍如洗。冰球選手在場上你追我搶,冰面上的吶喊聲回蕩在公園裡,老遠就能聽到。這場比賽的選手中年齡最大的68歲,最小的15歲。
雙方隊員在冰場上追逐、拼搶。楊科攝
過去十五年裡,每到12月中旬,鞍山一群酷愛冰球老少爺們便聚在一起,開啟了冰球時間。這些業余愛好者來自各行各業,有鞍鋼的職工,也有個體商販,還有不少已經退休,大家能夠聚在一起,圖的就是個高興、過癮。
“每年大概有60多天可以上冰開戰,這段時間對大家來說是最快樂的時光。”球隊的組織者褚策群今年已經72歲了。作為本場比賽的裁判,褚策群看著他的“小老弟”們在冰場上馳騁,眼神裡充滿興奮。
“冰球項目是冰上運動中唯一的集體球類項目,需要頭腦清晰,靈活協調,最重要的是團隊協作能力,對身體素質要求也很高。”褚策群拍著胸脯說:“每天鍛煉完,我就像洗了一場‘冷空氣浴’,體格杠杠的。不光是我自己,我還經常帶著小外孫兒來玩,他在同學堆裡身體素質也特別好,冬天基本不感冒。”褚策群指著冰場,看了看手表:“每年放寒假的時候,小外孫和他的小伙伴們中午就過來滑冰,他們從幼兒園大班開始滑,一直堅持到現在已經上小學四年級了。”
冰球隊員正在冰場上進行澆冰。楊科攝
聊起這個冰球隊,在遼寧已經小有名氣,到今年已經成立15個年頭了。“由於鞍山沒有對外營業的室內冰球場,我們就在冰凍的池塘和城市公園的湖面上打,選好冰球場的位置后,我們用了80塊木板圍住四周,把兩個廢舊的球門用黑膠皮擋住,用球門來當‘守門員’,隊友們每天輪流刮擦冰面,還要用電泵從池塘中抽水以澆灌球場表面,磨平前一天冰刀在冰面上劃出的印跡……”
環境雖然簡陋,但絲毫不影響“運動員”對比賽的熱情。今年50出頭的張東升告訴記者,自己已經玩冰球30年了,作為一個鞍山人,他感覺冰球運動和這座鋼鐵城市的風格特別搭,都有著堅韌和硬朗的精神在裡面。“冰球作為一項競技體育,現在逐漸受到更多人的喜愛,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大家互相配合,在賽場上拼搶,身體素質都在一點點地提升。”
“姥爺,姥爺,我來了,我現在要進冰場裡滑一會!”
冰球隊員的外孫女每天堅持到冰場進行訓練。楊科攝
中場休息時,冰場內,一個戴著粉紅色耳包、穿著一身粉紅色棉襖的小女孩滑行在一眾黑色頭盔間分外顯眼,明艷的粉紅色在雪白的冰面上來回閃動。這個小女孩叫龐安妮,是一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是冰球隊員趙會敏的外孫女。作為冰場上為數不多的小女孩,看似嬌小的她在冰場上嫻熟地推球、滑行。“我女兒小時候,我就帶她來滑,現在又開始帶小外女兒來滑。”看著外孫女開心地玩著,趙會敏也想起了自己年輕時帶女兒滑的情景,一晃這項運動已經堅持了30多年了。
鞍山業余冰球隊隊員為北京冬奧會加油。楊科攝
2月4日北京冬奧會將開幕,冰球作為冬奧會唯一的集體球類項目,一直備受關注。“我們希望鞍山冰球運動能借助冬奧會東風大發展,也希望在冰球運動的推動和發展上盡自己一份力量。”張東升戴上頭盔,回應同伴的呼喚:“走啊,再干一場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