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點線面發力讓教育減負不減質

“這學期,孩子學業負擔較以前明顯減少,在家休息和娛樂時間增多了。”營口市西市區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家長綦先生一家推崇“快樂育兒”,孩子課業減負后,輕鬆了許多。與綦先生一樣,營口很多家長都深切感受到了“雙減”帶來的變化。
為深入貫徹國家“雙減”政策,營口市聞令而動,果斷出擊。一個個配套政策相繼出台,一次次協調會議密集召開,一項項改革措施迅速落實,“雙減”工作平穩有序推進,長期困擾學生和家長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明顯減輕。
推行“雙減”工作承諾制
今年年初,營口市教育局主動做減法,出台了《關於加強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五個管理”工作實施意見》,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其他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嚴控書面作業總量之后,絕大部分學生在學校就能完成作業。
如何在減量的同時,保証質量,提高效益?營口市教育局召開全市中小學作業設計與管理研討會,邀請遼寧教育學院12位專家以“增效減負”為主題,對全市400余名校長、研訓員和教師進行理論和實踐指導。同時,組織全市200余名優秀教師設計作業范例366個,在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推廣應用,努力構建“一校一品”的作業設計和管理體系,真正做到減量提質。
為保証作業管理效果,營口市教育局還建立作業公開公示制度,設立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家長監督。推行中小學教師“雙減”工作承諾制,全市16585名教師簽署承諾書,覆蓋率達到100%。
化解“三點半”難題
“三點半”難題一直以來困擾著廣大家長,是社會的“民生痛點”。早在2018年,營口市率先開展課后服務,每天下午三點半以后,學生在學校學習豐富的活動課程,既有效解決了“三點半”家長接孩子難問題,又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雙減”政策出台后,為進一步優化課后服務工作,營口市出台《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組織全市156所學校開展“5+2”課后服務工作。截至今年10月,全市義務教育學校“5+2”課后服務全覆蓋,學生參與率達94%。各學校“一校一策”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統籌作業和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充分用好每天“兩小時”。
營口市教育局探索開展暑期托管服務,今年暑假,以站前區紅旗小學教育集團和東風小學為試點,為學生提供作業輔導、閱讀指導、文體活動和研學實踐等服務,幫助學生度過一個快樂、充實、有意義的假期,受到家長一致好評。
推進優質資源共享
落實“雙減”,減的是負擔,增的是責任。為了讓學生在校內“吃飽吃好”,營口市教育局從教學管理和教學改革入手,開展“八個精心”教學常規展示、“基礎教育精品課”遴選和“推門聽課月”等活動,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
為解決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問題,今年,營口市教育局積極打造“在線名師課堂”“遠程同步課堂”,錄制優秀課程1752節,推進優質資源匯聚共享。
此外,營口市積極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教師、校長交流輪崗,深化集團化辦學改革,逐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優質資源覆蓋率達90%以上,許多薄弱學校成了可以期待的優質資源校。
淨化校外培訓市場
營口市出台方案,通過“查處一批、整頓一批、關停一批、規范一批”,淨化培訓市場,規范培訓行為。
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監管是難點。營口市教育局不斷加大明察暗訪力度,會同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78次,累計對277家機構予以處理。
“營改非”是堅持教育公益屬性的重要舉措。營口市計劃,年底前完成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工作,對於未在規定時限內申報辦理“營改非”或未明確轉型方向的相關培訓機構,列入“黑名單”管理,依法終止其辦學資格。在完成非營利性機構登記之前,義務教育學科類培訓機構須暫停招生及收費行為。
刀刃向內,對自身存在的問題不遮丑、不護短。今年,營口市修訂了《中小學校違規辦學和中小學在職教師違規補課處理辦法》,明確了對“有償補課”教師給予開除、取消教師資格的處理辦法,加大了處理力度。營口市第一中學孟某和大石橋市實驗中學齊某違規補課,分別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解除聘任合同和開除處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