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區縣鄉村

大連市做強農業優勢產業推動鄉村振興

2021年12月14日07:41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駛入高質高效發展“快車道”

大連鑫玉龍海洋生物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機加工車間內,工人們在對鮮活海參進行加工。林 帥 攝

大連韓偉養雞有限公司的現代化雞蛋加工車間。達 農 攝

位於金普新區的大連天正實業有限公司網箱養殖基地。

核心提示

大連地處北緯39°,是寒暑交界的黃金地帶,是世界公認最適宜農作物和海洋生物生長的緯度。在大連,漁業、水果、畜牧是最具地域特色的農業優勢產業。海參、鮑魚、扇貝等海產品,大櫻桃、蘋果、草莓等水果產品,豬肉、雞蛋、雞肉等畜禽產品,均為大連農業的金字招牌。好產品固然與自然條件相關聯,但主要還是大連市多年來追求農業高質高效發展的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連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三農”工作決策部署,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加快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不斷推動漁業、水果、畜牧等優勢產業走向高質量、高效益的發展道路。

大連市進一步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區域布局和產品結構,統籌抓好果菜魚、肉蛋奶等重要農副產品生產,不斷提高供給體系的適配性。海參年產量5萬噸,佔全國四成、遼寧省九成以上﹔大櫻桃栽植面積35萬畝、產量26萬噸,均穩居全國首位﹔白條雞佔香港市場70%份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一產增加值327.3億元,同比增長5.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53元,同比增長10.4%。大連都市現代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上升。

耕海牧漁展宏圖 邁步深藍建糧倉

大連特色是海,優勢是海。開闊的海域,四通八達的水道,在此交匯的北溫帶不同洋流,為種類繁多、數量豐富、品質上佳的海洋動植物自然生長和繁衍生息提供了理想場所。

初冬時分,在北黃海平島海域的遼參守護區裡,大連鑫玉龍海洋生物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20多位潛水員不停下潛,將棲息在這片國家級海洋牧場上的肥碩海參撿拾上船。

當滿載海參的小船靠岸后,數十位工作人員立即將海參運至不遠處的有機加工中心。經剖腸、蒸煮等工藝處理,2個小時后,一箱箱鮮食即食海參就被陸續發往全國各地。

“我們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海參產業鏈,每年的銷售額1億多元,苗種產值1億多元,加工產值八九千萬元。”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當地一家農業龍頭企業,該公司還採用“企業+農戶”的形式,為參與協作的農戶提供優質海參苗種、技術扶持、回購等全套服務,帶動當地農民一同致富。

大連市作為我國優質海參的主要產地,2000年以來,提出了海水養殖業以“發展海參養殖”為重點,以“打造大連海參品牌”為行業發展戰略,並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扶持海參養殖業發展的惠農政策及鼓勵辦法,海參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經過20年的發展,大連市海參增養殖業規模已達192萬畝,產量約5萬噸,產值超過80億元,佔全國25%。全市有上千家企業從事海參育苗,海參苗種年均產量達2.5萬噸﹔海參精深加工企業達50余家,已形成鹽漬海參、干海參、即食海參和膠囊、口服液等保健品四大類數十品種,全產業鏈創造產值達200億元以上。

海洋牧場建設是海洋漁業轉型升級和漁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大連市高度重視海洋牧場建設,將其納入科技重大專項、引進人才計劃等支持重點。2016年以來,落實支持涉及海洋牧場建設科研項目15項,累計支持資金超過5000萬元﹔實施涉海科技人才計劃項目27項,累計支持資金1510萬元。目前,大連市海洋牧場面積達500萬畝,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22處,位居全國首位。通過海洋牧場基礎設施建設,示范區內海洋生物資源量增加30%以上,主要經濟品種產量提高20%以上,海洋資源的恢復達到了預期效果,大大增強了海洋牧場發展后勁。

大連市還把增殖放流作為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十三五”期間,投入資金2億多元,累計放流各類苗種150億尾以上,放流規模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增加捕撈漁民收入約20億元,直接投入產出比達1︰10以上。

優質的海洋生物種質資源是海洋牧場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漁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十三五”期間,大連市先后投入以獎代補資金200萬元,用於水產原良種場創建及水產新品種認定獎勵,建成了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4家,省級水產原良種場26家,通過國家認定新品種6個,奠定了大連市海洋牧場種業基礎。

大連市充分利用海洋資源,乘勢而為。加快養殖方式轉變,實施大規模增殖放流,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數量位居全國首位,“藍色糧倉”已具規模。同時,大連市主動作為,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一帶一路”倡議和遼寧沿海經濟帶戰略,加快漁業走出去步伐,遠洋漁業、域外養殖走在沿海城市前列。目前,大連市水產品年產量達220萬噸以上,漁業經濟年產值超700億元,佔全市農業經濟總量超40%。其中,遠洋捕撈漁船263艘,佔全國10%,產量16萬噸,產值超20億元。

“五朵金花”齊綻放 量質同升促增收

眼下,雖處農閑時節,但在普蘭店區四平街道顧家村400多個櫻桃大棚裡,卻是一派忙碌景象:有的忙著給冬眠中的櫻桃樹剪枝,有的開始給大棚升溫以期提早櫻桃上市期。

手持剪枝工具穿梭在自家兩個櫻桃大棚中,村民張德福說現在心裡很踏實。大棚櫻桃每年能給他家帶來20萬元的收入,“我都61歲了,特別知足。”張德福說。

顧家村地處丘陵地帶,早些年種植的多是老舊果樹,產量低,效益差。村裡最先發展大棚櫻桃的是原村黨總支書記於喜梅,“顧家村是在政府的鼓勵下,不斷發展壯大櫻桃產業的。我們扣大棚給補貼,缺錢有貸款支持。”在政策引導下,很多村民摳去老果樹,扣上了櫻桃大棚。目前,櫻桃已成為村裡的支柱產業,年產值達3000多萬元。

顧家村的變遷,是大連市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連市緊緊圍繞“提質增效”這一核心,在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同時,因地制宜,積極優化調整農業結構,推進現代果業發展,扶持和引導水果生產向規模化、特色化、設施化、集約化和標准化方向發展。大連也由此走出了一條適合自然稟賦特點、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的水果業發展之路。大櫻桃、蘋果、桃、草莓、藍莓產業不斷壯大,在大連市形成了“五朵金花”全面綻放之勢。大櫻桃、蘋果、桃、草莓、藍莓種植面積分別達到35萬畝、52.8萬畝、34.5萬畝、12萬畝和2.13萬畝,產量分別達到26萬噸、75.7萬噸、45.3萬噸、11.7萬噸和1.6萬噸。

在政策扶持上,大連市不僅出台30多項扶持政策,還積極運用宏觀調控手段,推動資金、項目、技術、人才等資源向特色農業集聚,在各級政府資金、政策的支持以及較高的經濟效益驅動下,農民發展果業的熱情空前高漲。

農業技術服務是果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大連市先后制(修)訂《大櫻桃日光溫室生產技術規程》等技術規程十余項,篩選、整理國家、行業標准20余項,形成了以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為主體的產品生產標准體系。推廣防風網、病虫害綠色防控等提質增效技術20余項,應用優型節能日光溫室、硫磺熏蒸器等新設施、新裝備十多種,不斷提升果品品質和質量安全水平。

大連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加快樹種結構和品種結構調整步伐。自主培育了明珠、狀元紅、蜜泉、蜜脆、麗珠大櫻桃,丹霞油桃、橙露黃桃,瑞峰葡萄,濱香梨和桑甜1號桑葚等優良水果新品種,引進推廣了富士優系、嘎拉優系、維納斯黃金、望香紅蘋果,俄羅斯八號、布魯克斯大櫻桃,中油系列桃,陽光玫瑰、夏黑葡萄等新品種,優良品種覆蓋率達90%以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了效益快速增長,全市水果產值從2015年的96.95億元增加到2020年156億元,年增長率近10%。

目前,大連市已形成以北三市(區)為主的優質蘋果基地群,以南三區、瓦房店市和普蘭店區部分鄉鎮為主的大櫻桃基地群,以瓦房店市和普蘭店區為主的桃生產基地以及庄河市、金普新區部分街道為主的草莓、藍莓等小漿果基地群。而最具大連特色的大櫻桃栽植面積和產量,分別佔到全國總量的10%和20%,均居全國首位。同時,通過接二產連三產,大櫻桃還催生出了一個規模超過百億元的全鏈條產業。

如今,大連水果種植面積已達142萬畝,產量174萬噸,產值160億元,水果總體生產規模居全省首位,做大做強的大連水果產業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和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

畜牧產業布局優 轉型升級增后勁

作為中國最大的現代化蛋雞飼養企業之一,大連韓偉養雞有限公司生產的“咯咯噠”雞蛋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公司成立於2000年7月,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首批國家畜禽養殖標准化示范場、遼寧省首批現代農業園區,是世界蛋品協會國家級會員。

在蛋雞孵化、蛋雞飼養、疫病防控、品質控制、蛋品加工等生產技術方面,韓偉養雞有限公司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公司年蛋雞存欄量300萬隻,年產鮮蛋5800萬公斤。“咯咯噠”牌高品質雞蛋早在2000年就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暢銷國內諸多大城市,並出口到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韓偉養雞有限公司是大連市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代表。目前,大連已培育包括“韓偉”在內的40家畜牧產業龍頭企業,一批全國知名品牌,如“礎明”“金字塔”豬肉、“姐妹廚房”“欣城”肉雞、“咯咯噠”“洪家”雞蛋 、“三寰”“心樂”牛奶等,成為同行業中的佼佼者。

近年來,大連市大力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畜禽養殖、動物防疫和加工流通體系,高標准推進畜牧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增強畜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畜禽產品消費需求。

優化調整結構布局。制定現代畜牧業發展規劃,引導畜牧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大連市現有種畜禽生產基地42個、規模養殖場近3000個、飼料獸藥企業132個、屠宰企業57個。根據《大連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2019-2030年)》《大連市畜禽禁養區區劃方案》,劃定畜禽禁養區面積3183平方公裡,佔全市國土總面積23.5%,籌集資金2.15億元,關遷養殖場戶367家。

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2016年以來大連市落實各級財政扶持資金5.3億元,涵蓋養殖保險、動物疫病防控、養殖污染防治、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等各個方面。創新金融服務,在全省首創青貯貸、生豬價格指數保險、牧擔保等金融支持產品,最先開展養殖保險、“保險+期貨”等金融服務,有效促進了產業發展,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

加強品種保護與創新。專門成立畜禽物種資源保護專家組,爭取政策建立國家級保種場3個,重點支持大骨雞、復州牛品種保護工作。目前,庄河大骨雞保種場存欄穩定在1.4萬隻以上,每年可向社會提供雞雛150萬隻﹔復州牛存欄核心群170頭。實施優良品種“聚寶工程”,先后引進荷斯坦種牛(胚胎)、丹系原種豬、海蘭祖代蛋種雞等一批國內外優良畜禽品種,並開展本土馴化和新品種培育,“金州黑色水貂”“明華黑色水貂”2個優良新品種,通過國家畜禽新品種審定,打破了我國水貂良種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

當前,大連市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完善產業體系。畜牧業已經成為大連市農業支柱產業之一。全市肉蛋奶總產量116.5萬噸,畜牧業產值216.9億元,佔農業總產值比重的23%。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