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扎根基層沃土 結出累累碩果
“再唱山歌給黨聽,我把歌兒獻給你。五十六個民族同唱一首歌,我們一起再唱山歌啰!”洪亮的歌聲傳遍教室,讓聽者的心情也隨著躍動起來。日前,在沈陽大南街道陽光之家內,沈陽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最美沈陽人”李璐正在為一群自閉症兒童進行音樂培訓,此次活動是沈陽市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免費藝術培訓活動之一。
上周才見過面,但孩子們一見到李璐,便不由自主地歡呼起來,還有幾名孩子大聲地說:“李老師,我們都很想你!”陽光之家的學生王洋還拿出一幅自己手繪的作品送給李璐。
從2012年開始接觸到這個特殊群體之后,李璐就把自己大部分課余時間用在了為這些孩子做音樂輔導和培訓上,並開發專門的教學方案,使用特殊音樂教學法,對孩子們實施音樂療愈,帶他們走進一個個色彩斑斕的音樂世界。
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大南陽光之家的十余名孩子,萬蓮、鐵西、大北陽光之家的孩子們,以及幾位殘障兒童也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參與其中。“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讓我們生活更有色彩了!”王麗的媽媽陪孩子通過網絡上課,她激動地說道,“孩子在直播平台上注冊了賬號,展示自己的歌聲。幾個月時間,已經吸引了上萬個粉絲觀眾,成了一個‘小網紅’。通過直播還賺了4000多元錢,也給我們的家庭減輕了不少經濟負擔。”
提升沈城人民
精神文化生活整體水平
自2010年4月起,沈陽市實施了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百萬市民藝術培訓工程”和“百萬市民藝術共享工程”。 (下轉4版) (上接1版,扎根基層沃土 結出累累碩果)讓藝術培訓回歸公益,讓高雅的藝術貼近百姓,探索走出了一條改善文化民生的新途徑。大南陽光之家的一堂課,只是沈陽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的一個小小縮影。深耕十余年,沈陽市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早已深入到城市肌理,並結出累累碩果。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2021年沈陽市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開展惠民演出422場,惠及群眾10萬余人﹔開展免費藝術培訓8457課次,培訓學員16萬余人次。今年,沈陽充分調動各級文化事業單位、駐沈高校和群團組織遴選了115名培訓教師,各單位結合自身專業特長開設戲曲、舞蹈、音樂、書法、繪畫、攝影、播音主持、T台表演、藝術設計、民間文藝等藝術培訓班,面向廣大沈城百姓開展多門類、高層次、專業化的免費藝術培訓,提升了沈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整體水平。
前不久,和平區文化館舉行了“藝展和平”中國畫教學輔導培訓成果匯報展,展出的50余幅作品都出自群眾之手,這也是“百萬市民藝術培訓工程”的成果。和平區文化館館長韓非介紹,“經過輔導教師邵世鵬的專業授課、耐心講解,許多國畫愛好者掌握了熟練的中國畫基本技法,他們通過這些作品表達對黨和祖國的熱愛。2021年有近3000人次接受了我館的中國畫公益培訓。”
這些年來,很多沒有基礎的學員,通過“雙百萬”各類藝術的培訓,心靈手巧、能歌善舞起來,還有很多受益的群眾,學好本領后,以文藝志願者的身份參加到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的演出中去。
沈陽的城市文化內涵
進一步豐富
“百萬市民藝術共享工程”中的文化惠民活動,給市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活動豐富、接地氣。10月27日,沈河區小分隊在沈陽百聯購物中心廣場舉行了專場演出。“將舞台搭到老百姓家門口,都是我們愛聽的歌,愛看的舞蹈,這些節目可以說演到觀眾心坎兒裡了。”市民王桂梅坐在前排,跟著音樂舞動雙手,結束后她還給演員們的精彩表演豎起了大拇指。
惠民演出不僅收獲了老百姓的口碑,更讓市民感受到文化藝術的魅力,同時滿足了他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沈城百姓的文化素養和藝術鑒賞力得到了明顯提升,沈陽的城市文化內涵進一步豐富。今年以來,沈陽市委宣傳部組織各地區的17支文藝小分隊,深入全市13個區縣(市)開展常態化惠民演出,涵蓋了100余個廣場和社區點位。市民的生活變得鮮活,浸潤著“把文化當成日子過”的底色。
在沈陽市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的各項活動中,基層文藝工作者樂於奉獻,老百姓樂於欣賞,實現了雙向互動。
今年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還創新了展示形式,拓展了傳播渠道,採取線上藝術培訓和線上藝術共享形式,借助網絡平台推進了藝術惠民活動的有效開展。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王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