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要聞

朝陽:“咱這大棚頂住了暴風雪”

王海濤
2021年11月12日06:34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咱這大棚頂住了暴風雪”

“還是政府想得周到,我們早早就接到通知,儲備了物資,加固了溫室,還檢修了卷帘機等設備。”在朝陽,很多農民和北票市東官營鎮海豐村設施農業小區的李鳳存一樣,准備充分,頂住了特大暴雪的襲擊。

11月6日20時至8日14時,朝陽市降下特大暴雪,平均雪深達20.7厘米,是朝陽自1952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的一場降雪。

截至11月10日12時,朝陽市的20萬畝設施農業中,冷棚受損1660畝1645棟,老舊溫室受損1180畝1089棟,直接經濟損失約2513萬元。在朝陽農業領域,積極有效的應對使損失降到最低。

大喇叭早早喊起來

提早部署、快速行動。暴雪前后,朝陽市委、市政府的主要負責同志採取實地調研、召開專題會議等方式,安排部署應對極端天氣工作。

迎戰特大暴雪,朝陽提前吹響號角,全市上下一條心:必須打贏這場硬仗。

這是朝陽連續作戰的時間表:

11月1日8時,朝陽市氣象台在制作發布的《一周天氣預報》中提出,6日至7日將出現一次降雪天氣過程。

3日,朝陽農業農村局印發《關於做好應對大雪強降溫天氣的緊急通知》﹔4日,氣象與農業聯合專報第16期提醒廣大農民加緊秋收和設施農業保溫加固﹔7日,《關於做好設施農業應對暴雪寒潮天氣的緊急通知》下發……系列要求緊扣一個主題:確保設施農業生產安全。

一直在單位加班的朝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樹清說,如果要總結這次農業抗擊特大暴雪的經驗,離不開科學研判,更得益於一個“早”字:早安排、早宣傳、早預警。

“ 近日,北票地區有大雪或暴雪,望廣大農戶注意安全生產,防止風災、雪災、凍害,加固大棚……”北票市蔬菜站制作的這個小視頻,通過各種渠道傳遍鄉村的角角落落。

鄉村大喇叭再次喊起來:“天氣預報說啦,這次大雪可是多年沒碰到過的啊!”

暴雪前,朝陽全市通過短信、微信、電視、大喇叭等方式,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確保農民提前做好防災物資准備,降低災害天氣對設施農業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

可別小看這傳統的大喇叭,聲聲提醒讓農民心裡有了底,棚裡的秧苗得以保全。

建平縣榆樹林子鎮下窯溝村有6800余畝地,現在6450畝地建了1500多棟暖棚,村裡平均一家兩個棚,種植西紅柿和豆角。這次大雪中,無一棟棚垮塌。村黨總支書記王福陽說:“咱這大棚頂住了暴雪,棚的質量好是一方面,關鍵是政府又是大喇叭又是短信、微信的,通知得早,咱也准備得好。”

這不,有的地區還在忙著除雪,王福陽卻帶著隊伍在鄰村流轉來的土地上忙著建大棚。

人都扑到一線去

大雪降臨,積雪漸漸成山。城市雪深之處,沒過膝蓋﹔在鄉村,田野和大棚完全被白色覆蓋。

除積雪,把災害降到最低。這不是喊幾句口號就能做到的,需要黨員干部沖鋒在前﹔需要實干﹔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到一線去,與百姓並肩戰斗。這注定是一次工作作風的大檢驗。

迎雪而動。11月5日,朝陽市派出工作組,對主要公路沿線的秋收和設施農業防災情況進行督導。同時,各縣(市)區廣大黨員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第一時間進村入戶。

北票市,啟動應急預案,對設施農業大棚安排專人進行看護,全力保証電力供應﹔凌源市,組成5個督導組,對全市設施農業防災減災情況進行督導﹔建平縣,以榆樹林子鎮為重點,分管領導包鄉督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分4片對22個鄉鎮開展應急督導檢查﹔雙塔區,成立應急指揮部,加強設施農業保溫工作,督促准備應急物資﹔龍城區,農業部門會同鎮政府對農民開展聯合指導﹔朝陽縣,對84個設施農業重點小區實行專人包干。

作為全縣抽調的15名農技人員之一,徐麗麗對接瓦房子鎮等3個鄉鎮的設施農業小區負責人、聯絡人以及重點大戶,她說:“我們走村入戶,逐戶通知天氣預警信息,詳細教農民這大雪天該咋應對。”

干群擰成一股繩

迎戰極端天氣,干部、群眾擰成一股繩,形成的合力格外強勁。從11月5日開始,朝陽市農業農村局農業工作辦公室主任閆岩等21名干部一直奮戰在抗災第一線,截至目前,各縣(市)區農業部門出動人員880人,鄉鎮農業站和畜牧站全員出動,動員農戶16萬人。

朝陽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朱春良說,告別鍬鏟車推,機械化工具的應用,加快了除雪速度,大大降低了設施農業損失的程度。

朝陽市、縣農業農村部門協調有關單位、合作社,調動小型除雪車309台、大型鏟車109台,配備手持吹雪機13903台,開展不間斷除雪工作,做到積雪隨時清理,有效防止積雪造成的棚體受損。

在榆樹林子鎮下窯溝村,家家都買了吹雪機。接受採訪的農民都說,一台吹雪機七八百塊錢,這東西好用,買得值。

在搶險救災中,農業部門及時和保險公司聯系,啟動並簡化理賠程序,農戶可在APP上報險,以盡快恢復生產。

暴雪雖已停歇,農業領域的災情調度和救災仍在進行中。相信,朝陽必將打贏這場硬仗,大棚中茁壯成長的秧苗會給農民帶來一個好收成。

(責編:邱宇哲、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