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市弓長嶺區加快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

大湯河景觀帶。庄奉明 攝
游客在弓長嶺溫泉滑雪場盡享冬日快樂。庄奉明 攝
核心提示
弓長嶺,以“嶺嶺藏寶、水水含金”而聞名。
2020年11月18日,遼陽市弓長嶺區被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就此,探尋“生態筑基、文化鑄魂、產業賦能”的全域旅游發展之路成了弓長嶺區全新的追求。
如今,弓長嶺區已聚集國家4A級景區2家、省級旅游度假區1家、3A級景區2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家、各類景區景點33個。先后榮獲中國礦泉水之鄉、中國溫泉之城、中國最佳溫泉旅游目的地、中國最佳冰雪溫泉旅游勝地、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學雷鋒示范基地等殊榮。
特色資源奠定發展根基
“這個周末我們兩家一起去瓦子溝村住一天呀,好好泡個溫泉。”11月3日一早,遼陽市民王星就微信邀約友人准備一起到弓長嶺度周末。
和王星一樣,每到周末或節假日,遼陽及周邊城市的很多上班族願意選擇到弓長嶺休閑放鬆。
綠水環繞、青山如黛。湯河水庫、葠窩水庫南北呼應,生態秀美﹔大湯河穿城而過,綠液楊波,碧水似帶。
毗鄰湯河水庫的瓦子溝村,是一個三面環山、一面環水的小村落,自然風光優美,鄉土氣息濃郁。住農家院,吃農家飯,感受鄉村淳朴的氣息,這個小村庄如今不僅成為省內外游客經常光顧的驛站,而且還成了很多電視劇的外景拍攝地。
作為弓長嶺區溝域旅游的先行者,瓦子溝村以其優美的環境、淳朴的民風、特色農家採摘,還有其美味的農家飯菜,帶動了本地旅游產業的興旺發展。以垂釣、採摘、農家文化為主題,依托湯河水庫和群山環繞的優美環境,這裡旅游業不斷發展壯大,並成為遼陽市鄉村旅游的亮點和品牌。
目前,瓦子溝村共有鄉村民宿12家,其中三星級鄉村民宿3家、二星級鄉村民宿2家,年接待游客52.9萬人次以上,旅游從業人員達300余人,旅游收入實現9380萬元,鄉村旅游帶來的村民就業和農副產品銷售實現年人均純收入達1.3萬元。
除溝峪旅游外,溫泉旅游也是弓長嶺享譽省內外的重要名片。投資3億元具有五星級標准的遼寧湯河溫泉假日酒店,投資6億元榮獲全國首批五星級溫泉酒店稱號的遼寧碧湖溫泉度假村,投資7億元集溫泉洗浴、大型主題室內水樂園、室內最長漂流河等於一體的遼寧一水雲天溫泉文化度假酒店,投資4億元集溫泉養生、商務會議、休閑娛樂、特色美食於一體的佳兆業鉑域酒店相繼在這片熱土上華麗“綻放”。
“嬉冰雪”“泡溫泉”是弓長嶺區近年來發展冬季旅游的金字招牌,隨著弓長嶺溫泉滑雪場晉升為國家冰雪訓練基地,弓長嶺的冰雪溫泉旅游發展勢頭強勁。現已成功舉辦了2020年弓長嶺區旅游文化節、遼寧·弓長嶺國際滑雪邀請賽和“我要上省運”遼寧省第十三屆運動會群眾組高山滑雪賽,進一步提升了地區知名度和影響力。
如今,弓長嶺區的溫泉旅游產品正在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邁進。以溫泉為核心元素,結合開發鄉村民俗、綠色生態、運動休閑、特色餐飲等其他元素,逐步形成了溫泉理療、溫泉滑雪、溫泉地產、溫泉會議會展、溫泉養老、溫泉購物等多業態綜合發展模式。
弓長嶺區目前已建成各類溫泉酒店、康療、滑雪、會展等溫泉旅游項目30余個,擁有旅游接待床位7000余張,全年日平均接待游客6000余人,已成為東北地區頗具影響力的溫泉旅游產業集群之一。
融合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今年秋季,安平鄉小漩村雲年榛子種植合作社的大果榛子喜獲豐收,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這得益於合作社創始人吳雲年多年潛心研究榛子項目的開發,不僅自己的種植規模越來越大,還幫助身邊貧困群眾一起種植,成了遠近聞名的榛子種植“土專家”。
如今的小漩村,家家戶戶種植榛子。借力於旅游業的發展,榛子根本不愁賣。截至目前,吳雲年已開發野生榛子、平歐榛子1300多畝,年產優質苗木30萬株﹔合作社已吸收會員200多戶,去年創造效益78萬元。
其實,這只是弓長嶺區推動旅游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以來,弓長嶺區積極推進西土線休閑農業示范帶和太子河沿線農業產業示范帶建設,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綠色農業、休閑農業,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尤其是近年來,弓長嶺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建改造各級公路158公裡,全面完成交通“大動脈”西土線改擴建工程,全區百平方公裡公路密度達87.1%,實施了淨水廠、輸配水管網、污水處理廠二期等基礎設施工程269項,高標准完成農村改水改廁、村容村貌、垃圾處理等工程項目,所有行政村進入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行列,柳河湯村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和“中國美麗休閑村”、瓦子溝村成為“全國精神文明村”、紅穆村入選“全國生態文化村”。
紅色文化豐富產業內涵
1959年8月20日至1960年1月8日,雷鋒在弓長嶺工作、學習、生活了142天。雷鋒從這裡走向軍營,留下了20余篇廣為傳誦的經典日記。弓長嶺是雷鋒的第二故鄉,也是雷鋒精神孕育和形成的地方……
弓長嶺區充分挖掘雷鋒精神,重點突出雷鋒精神初步形成過程、工人雷鋒形象、雷鋒入伍地,2003年建成遼陽雷鋒紀念館,在2012年改建后重新開館,是全國最大的工人雷鋒紀念館。新館面積11580平方米,設有中心廳、“永遠的雷鋒”基本陳列廳、“當代雷鋒——郭明義”專題陳列廳、“雷鋒與遼陽”專題收藏陳列廳、“記憶——文物及文物背后的故事”專題陳列廳、學習書屋、雷鋒劇場等。
遼陽雷鋒紀念館始終堅持“以雷鋒精神辦館,用雷鋒精神育人”的原則,打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優質陣地,切實將展館職能與主題教育相結合,以弘揚雷鋒精神、傳承紅色文化、發揮教育作用為主旨。
2019年,雷鋒紀念館成功晉升國家4A級旅游景區,以雷鋒為主題的紅色旅游文化初步形成,成功舉辦了全國首屆雷鋒論壇、全國學雷鋒先進人物走進弓長嶺等系列創建活動,年接待各類團體7000余個、接待游客30萬人次以上。遼陽雷鋒紀念館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紅色經典景區成為弓長嶺區全域旅游創建工作的一大亮點,為弓長嶺區旅游業向縱深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弓長嶺區緊密結合地區實際,圍繞《弓長嶺區創建“中國夢·雷鋒城”五年發展規劃》提出的奮斗目標,做大做強工人雷鋒品牌,讓學雷鋒活動常態化、持續化,使雷鋒精神走心入腦並融入全區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各個層面,為地區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近年來,弓長嶺區深入開展“以雷鋒為楷模,助力家鄉發展”為主題的各具特色的學雷鋒活動。全區涌現了一大批“身邊雷鋒”,弓長嶺區委先后命名“身邊雷鋒”“雷鋒式好干部”“感動弓長嶺人物”等先進典型300余人,為全社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了鮮活樣板。
為了使雷鋒精神人人可學、時時可做、處處可為,弓長嶺區還成立了學雷鋒志願者總隊、大隊、中隊和多個小隊以及“郭明義愛心團隊”,幾乎覆蓋了社會各個層面。目前,弓長嶺區有實名登記的志願者22416人,佔全區總人口的22.4%。弓長嶺區開展的常態化學雷鋒活動,讓助人為樂成為一種行為自覺,在一點一滴中,人們都在不約而同地傳承和踐行雷鋒精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