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故宮鳳凰樓與文溯閣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樓

文溯閣 李浩攝
鳳凰樓 李浩攝
記者11月1日從沈陽故宮獲悉,在近日召開的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樓保護專業委員會第十五屆理事會上,沈陽故宮申報的鳳凰樓、文溯閣獲全體理事一致通過,成功加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樓“大家庭”,成為關外首次入選的兩座文化名樓。
鳳凰樓和文溯閣見証了清代盛京皇宮、盛京城乃至清王朝的興衰歷史,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沈陽故宮博物院館長李聲能介紹說,為進一步深入挖掘沈陽故宮建筑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內涵,打造遼沈地區文旅品牌,著力探索推出遼沈地區文化名樓,與既有的文化名樓連成一體,形成名樓效應,擴展名樓地域,實現國保單位、旅游景區的深度融合,2020年起,沈陽故宮博物院著手進行歷史文化名樓申報的准備工作,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關注與大力支持。沈陽故宮鳳凰樓、文溯閣成功加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樓“大家庭”,這不僅是對這一樓一閣價值的肯定,也是對遼沈乃至東北地區文化標志的廣泛認同,對於深層次促進文旅融合,多角度提供公眾服務具有引領作用。
新/聞/鏈/接
文溯閣
文溯閣建於1783年,位於沈陽故宮的西路北側,是乾隆朝“內廷四閣”中僅存的兩座皇家藏書樓之一,關外唯一一處《四庫全書》藏書閣。文溯閣建筑仿照天一閣的樣式,“文溯”之名,取自“溯澗求本”之意。
樓閣外觀兩層,內部實為三層,以黑、綠等色調為主,取五行“以水克火”之意。文溯閣是乾隆盛世的歷史見証,同時也促進了陪都盛京教育事業和民間藏書的發展。文溯閣《四庫全書》入藏之后,沈陽乃至東北地區的文氣為之一振,宗學、書院愈加興盛。
鳳凰樓
鳳凰樓坐落於沈陽故宮中路建筑群的中軸線上,建於后金天聰年間,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是皇太極及后妃議事、讀書、小憩和宴會之所,也是當時皇宮中唯一的一座歇山式樓閣。
從空間構圖上看,鳳凰樓既是前后院落的聯系與過渡,又是整個皇宮建筑群及當時盛京城的制高點。登鳳凰樓可鳥瞰全城,所以成為當時著名景觀。“陪都十景”“盛京八景”均把“鳳樓曉日”“鳳樓觀塔”列入其中。清帝東巡盛京,都會登樓賦詩,至今留有多處帝王御筆詩匾,乾隆皇帝更是御筆親題“紫氣東來”,后雕為金漆九龍牌匾,懸挂在鳳凰樓一層。(劉海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