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渾河+公園”CP帶給城市愜意生活

沈陽就是沈水之陽,這裡的沈水就是渾河,可見渾河對沈陽的重要程度。甚至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沈陽時,也看中渾河的運輸、漁獵功能,便於發展生產。近400年后的今天,雖然人們不再像當初的女真人一樣以漁獵為生,但渾河作為沈陽人的母親河,依舊給予這個城市創造著無法衡量的價值。特別是在河邊因勢利導規劃建設的公園,讓“河流+公園”這樣一對經典組合,與沈陽城市有機結合,給都市生活帶來一絲愜意。任時間流逝、城市變遷,滔滔河水徜徉向西,始終讓人感覺到自然的生機與力量。
1
努爾哈赤“看中”渾河 選定沈陽做都城
渾河與沈陽城市發展始終密不可分。目前所知渾河進入沈陽最早的河道,是從沈撫交界處的下木廠經天柱山和農業大學前,流經二台子關帝廟、昭陵、新樂遺址、塔灣南到丁香湖后向西。渾河在沈陽的第一條河道存在了多久,找不到相關的歷史記載。后改道現在南運河一帶,從下木廠經東塔、小河沿、萬柳塘、青年公園、南湖公園、羅士圈西流。約在元末明初時,渾河第二次改道向南,形成今天的渾河。渾河第二次改道的時間最晚不晚於明末。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沈陽時,渡過的就是現在的渾河。
關於努爾哈赤遷都盛京,還有一個小插曲。因為努爾哈赤此前已經在遼陽定都4年,努爾哈赤忽然提出遷都,眾人皆反對。在正史記載中,努爾哈赤曾說,“沈陽渾河通蘇克素滸河,於蘇克素滸河上游處伐木,順流而材木不可勝用。出游打獵,山近獸多,且河中水族亦可捕取矣。”大意是努爾哈赤認為沈陽四通八達,而且有河流水運可用。他說的蘇克素滸河就是渾河的支流蘇子河。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對沈陽近現代的城市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從此,沈陽逐步成為東北重鎮。
2
岸邊是都市人的“治愈”公園
也是孩子們的“快樂星球”
如今,沈陽早已成為一座國際化都市。南來北往的人們或匆匆路過,或定居生活,渾河始終兼容並蓄,容納著這座不斷壯大的城。城裡的人們對這條母親河的情感也朴實而厚重。“環境優美真叫贊,渾河碧水映藍天﹔我家就在岸上住,幸福的感覺收不住。”渾河堡社區藝術團曾用一首原創音樂快板《幸福禮贊》,表達著市民對渾河的情感。
人們用種種方式與渾河相處、共生。在渾河兩岸,幾乎綿延不斷的是大小公園綠地,芳草萋萋,樹木搖曳。更有一種屬於沈陽的城市底蘊,讓人們流連沉醉。“這個公園幾乎‘陪著’我家孩子長大,小時候他在幼兒區那邊玩,現在是少年,還有很多可以玩的項目設施。”長青橋以東是沈陽的灘地公園,公園裡擁有一座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園,這裡是孩子們的“快樂星球”。除了各種游樂設施,公園裡還設置不少休閑長椅,適合一家人休閑。
與灘地公園的氣質不同,位於渾河橋以西的市民公園則為人們提供一片“治愈”空間。免費停車場、大草坪、白沙坑,還有河邊形似迷宮的濱河慢道。有網友在朋友圈裡評價市民公園“遛娃、發呆、露營都可以,顏值與內涵並存的公園,在大自然裡,最療愈。”特別是渾南區實施精細化管理之后,市民公園綠水環繞、蘆葦叢生,遠處的荷塘還不時飄來陣陣清香,也為喜歡繪畫寫生的游客提供了最美的自然素材。
3
渾河邊的“老字號”公園魅力依舊
景觀綠化工程打造如畫風景
奧林匹克公園算得上渾河岸邊的“老字號”公園了。它北依渾河南岸攔河壩至長青橋遼闊水域,南至沈撫城際鐵路,西至渾河大街,東至富民南街。公園裡,原有水泥路被改造成自行車道和慢跑道。自行車道長4.7公裡,由瀝青鋪設﹔慢跑道長8.3公裡,由石材鋪設。公園內已建設1個足球場、4個籃球場、4個羽毛球場、6個乒乓球場共計15個運動場地。公園主廣場上矗立著7個景觀柱,園內還有著13個運動抽象雕塑,點綴公園景色的同時,又給園區增添了濃烈的運動氣息。
此前,渾南區實施了綠化景觀提升工程,來到公園或走在路邊,放眼望去滿眼是綠、仿佛走進綠色世界和“天然氧吧”。在奧林匹克公園內,綠化人員對鬆林區域進行美化、綠化。由於鬆樹特性決定周邊環境土壤呈酸性,加之少光少雨,普通的植被很難生長成活。為此,渾南區環衛綠化管護中心引進了苔草、玉簪等草本植物,提高成活率和綠化率。同時,在清裸補植的過程中,設計人員還別出心裁,用閑置樹皮加工制造成彩色基質進行覆蓋,與一旁的綠色景觀相得益彰。
4
母親河成了孩子們的“課堂”
中小學生體驗“劈波斬浪”
最近,很多來自渾南區的中小學生還在渾河裡“解鎖”了新技能。一個多月以前,首屆渾南區創新教育集團與智慧教育集團賽艇挑戰賽在沈陽渾河城市中心段水域舉行。渾南二小等8所來自渾南區創新智慧兩大教育集團的學校代表隊以小學組、初中組和高中組雙人雙槳、四人雙槳、八人單槳等方式展開競技。在遼闊的渾河水面上,幾葉輕舟競相掠過。兩岸景致如畫,聲聲歡呼此起彼伏。
“孩子每周在學校參加兩次賽艇課程,一次陸上訓練,一次在河上訓練。學習技巧對孩子幫助特別大,賽艇講究團隊精神,單憑一個人劃得不快、劃得不遠,這個活動讓孩子身體更健壯。”學生家長石泉表示,他非常支持女兒參加賽艇訓練,能以這種方式“打卡”母親河,也讓石泉的女兒覺得非常酷。
今年4月,賽艇運動正式納入渾南區“智慧+”校本課程,得到了廣大學生和家長的高度認可和積極響應。渾南區教育局黨組成員、智慧教育集團黨委書記、51中學黨委書記吳艷介紹,“這個活動得益於集團課程中很有特色的賽艇課程,所有學生學習過程並參加挑戰賽都是公益性的,由政府出資實現。學生通過賽艇比賽,能夠強身健體,磨煉意志,培養集體精神和合作精神。”今后,渾南區將每年舉辦一次挑戰賽,並在全區學校推廣。賽艇運動員們在渾河劈波斬浪、揮槳奮進,體驗賽艇運動的無限魅力,收獲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記者 王月 攝影記者 沈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