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文化教育

話劇《北上》獲贊史詩品格

王臻青
2021年10月26日07:20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話劇《北上》獲贊史詩品格

正在武漢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是近年來我國舞台藝術創作最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原創話劇《北上》是我省唯一一台入選本屆中國戲劇節的戲劇作品。10月20日,遼藝在湖北劇院連續演出兩場《北上》,北京等地戲劇專家與武漢觀眾共同觀看了演出,無論是現場觀眾反饋,還是演出結束后劇目研討會上的專家反響,大家都對話劇《北上》給予了高度評價。

專家評《北上》 有氣勢有風骨

10月24日,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專家評論會在武漢舉行。與會專家從史詩品格與正大氣象、象征手法與詩意表達、經典結構與戲劇張力、形象塑造與細節刻畫四個方面給予《北上》全方位評價,並且提出了修改提升的建議,期待這部史詩品格的話劇更加精致,成為中國當代戲劇代表作。

話劇《北上》講述的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共產黨誠邀並護送愛國民主人士,從香港出發北上東北解放區參加人民政協籌備工作,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故事。整部話劇凝重洗練、氣勢恢宏,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有機融合,兼具思想性與藝術性。該劇綜合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有機融入舞蹈、歌曲、京劇等藝術形式,表達了主人公的家國情懷。該劇主創團隊陣容強大,由陳薪伊擔任總導演,津子圍、李景陽、孫浩擔任編劇,遼藝老中青三代演員聯袂主演。

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認為,《北上》主創人員的藝術創造力很強,導演在場面處理上有氣勢、有風骨、有魄力。戲劇情節及人物關系設計合理,具有戲劇張力,感染力強。情節發展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全劇出場人物眾多、氣象宏闊。演員的表演生動、感人,放得開、收得住。

陝西省藝術研究院院長丁科民認為,《北上》具有史詩品格,作為革命歷史題材劇,《北上》堅持現實主義話劇創作方向,同時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將話劇進行詩化處理,這樣一來就大大增強了戲劇感染力。這部話劇還借鑒了電影創作手法,尤其借鑒了小劇場話劇中的懸疑劇表現手法,吸引了大批年輕觀眾。總之,話劇《北上》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

“一劇一推介”吸引武漢媒體與《北上》主創交流

據了解,本屆中國戲劇節將持續至10月28日,來自全國各地的31台優秀劇目接連登場,涵蓋京劇、昆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婺劇、高甲戲、花鼓戲等14個戲曲劇種以及話劇、歌劇、兒童劇等多個藝術門類。中國戲劇節是一項全國性的戲劇展演活動,創辦於1988年,每兩年舉辦一屆。本屆中國戲劇節主題為“戲聚英雄城·禮贊新時代”,主辦方還特別設置了“一劇一推介”環節,劇組主創與媒體面對面深入交流。近10家武漢媒體在見面會上與《北上》主創人員熱情交流,並對多位主創進行專訪。

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院長佟春光接受採訪時表示 :“《北上》劇組來到武漢這座英雄城市演出,全體主創感到十分榮幸。話劇《北上》講述的這段歷史鮮少在舞台上呈現。作為慶祝建黨百年的獻禮劇目,我們誠邀著名導演陳薪伊加盟主創團隊,遼藝全體演職員傾盡全力打造精品。我們希望通過話劇《北上》的演出,讓更多觀眾能夠更深刻、詳細地了解那段歷史。遼寧人民藝術劇院是一支具有延安魯藝光榮傳統的文藝隊伍,我們始終堅持精益求精的藝術創作態度。參加中國戲劇節展演,我們希望聽取更多的寶貴意見。”

演員與觀眾感動彼此

演出結束后,話劇《北上》的演員表達了參加中國戲劇節的感受。一天連演兩場,雖然演員們很辛苦,但心情激動。遼藝國家一級演員楊威然在《北上》中飾演陶蘭,她表示,能夠參加中國戲劇節,感到很榮幸。她說:“陶蘭是一個情感細膩、有著堅定的理想與信念的女孩。為了塑造一個南方女孩的形象,我在台詞上下了很大功夫。能夠與陳薪伊老師這樣的大導演合作,得到這麼多遼藝老前輩的指導並同台表演,對於我們年輕演員來說,非常受益。”同時,遼藝的演員們對於武漢觀眾的熱烈反響深受感動。

從事文藝工作的武漢觀眾許先生表示:“《北上》舞台呈現頗多新意,其中船的設計具有重要象征意義,很震撼。《北上》在燈光處理上,用冷光源勾勒出船體的結構及人物的雕像感。暖光源的處理,更能夠打動人心,是非常好的寫意手法。遼寧人藝演員演技很好, 我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帶來了情感共鳴。”

觀眾劉女士說:“《北上》非常真實,遼寧人藝演員的表演讓我非常感動,演員們對他們所扮演的人物有非常深刻的了解,不論是外部形體動作,還是內心情感表達,都掌握得非常准確。”

(責編:王斯文、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