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文化教育

老北市上演旗袍 新中式服裝大秀

2021年10月13日10:24 | 來源:沈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老北市上演旗袍 新中式服裝大秀

旗袍下的曼妙身姿,伴著優雅的旋律,向你走來。轉角處,青磚老街燈昏黃的光暈,洒滿了一地的浪漫。

這不是電影《花樣年華》的片段,而是第五屆沈陽旗袍文化節活動之一——旗袍、新中式服裝系列專場發布會的現場。昨晚,在老北市的北區文盛園內,來自全國的5家優秀旗袍展商上演了一場旗袍、新中式服裝大秀。

老北市帶來“沉浸式”文化

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會長王翀說:“本屆旗袍文化節以‘傳承百年經典 弘揚中華國粹’為主題,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持續以中國旗袍起源地文化為根基,創新活動方式,豐富活動載體,挖掘、整合本地旗袍企業資源,搭建平台,服務企業,以文促產、以展帶銷、以秀造勢,努力展現沈陽‘旗袍故都’的新時代本色初衷和使命擔當。我們也都知道,市民們最關注的就是旗袍、新中式服裝系列專場發布會,為了找一個合適的場地,我們幾乎走遍了沈陽各大文創園和五星級酒店,最后我們選擇了老北市。”

老北市由北區文盛園、南區文奉園和中區皇寺廣場共同構成,總建筑面積8.2萬平方米,是和平區傾力打造的文商旅綜合體項目,包羅著琳琅滿目老物件、新玩意兒、特色美食小吃的“和泰升平·皇寺廟會”,多姿多彩的非遺文化。

王翀說,沈陽旗袍文化節已經使“旗袍故都”成為獨具特色的城市符號,它展示了城市的文化淵源和藝術追求,展現了城市的服飾文化和時尚魅力。老北市也是沈陽的文化地標,這裡民國風情的建筑,為沈陽旗袍文化節帶來“沉浸式”體驗。旗袍文化節+老北市,沈陽的兩個文化符號疊加起來,讓外界看到沈陽厚重的文化內涵。

發布會上旗袍斗秀

當晚6時30分,旗袍、新中式服裝系列專場發布會正式開始。

首先展示的是獨立旗袍設計人解小秢帶來的15款老上海的旗袍。解小秢說:“為了此次發布會,我特意邀請了有著三十年以上經驗的上海老裁縫,定制了15套創新的老上海旗袍。老上海旗袍是近代中國女性時裝的典型代表。它以其流動的旋律和濃郁的詩情,展現近代中國女性的典雅、溫婉、柔美、含蓄。其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審美特質蘊含了令人神往的東方風韻。”

第四代柞蠶絲服飾制作技藝傳承人鐘鈞為觀眾們帶來了柞蠶絲旗袍。“柞蠶絲富含18種氨基酸,是會呼吸並與人體和諧共生的綠色纖維。”鐘鈞告訴記者。

“我非常感謝沈陽旗袍文化節,讓我們的旗袍走向全國。”高氏旗袍的現場負責人鐘悅嫣說。此次,高氏旗袍帶來了15款改良版的旗袍,“旗袍是最能展示東方女性溫婉美的最佳服飾。現代人喜歡運動,社交活動多,我們將旗袍的刺繡、面料、款式進行了改進,更加適合在生活中穿。”

沈陽文化吸引外地客商

來自江蘇的展商杜綱說:“北市場曾經與南京夫子廟、上海城隍廟同為上世紀中國傳統十大鬧市之一,也是沈陽民間商業的繁興之地。我早就聽說過這裡,今天是第一次來,我一下子就喜歡上這裡了。文奉園裡,大觀茶園、老電影院、老物件博物館、蠟像館等民國主題文化單元百花齊放,街區內的美食和小物件也帶有濃濃的年代感,我剛才發了一個朋友圈,好多江蘇的朋友都要來這裡看看。感謝主辦方為我們提供一個這樣有特點的展示舞台。”

杜綱帶來的是新中式服裝,他說:“我們的設計師將非遺元素引入服飾產品,推出新中式服裝系列,傳承和發展傳統服飾文化。無論整體風格,還是細節刻畫,都在追求形神皆備的意境,演繹古典與時尚的碰撞,注重傳統工藝與現代元素的巧妙結合。我將來要在沈陽開店,讓更多沈陽人穿上我的新中式服裝。”

一場非遺文化的傳播盛宴

走進老北市文盛園美術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寧杭蠟染旗袍,濃濃的民族風情順著這件服飾寬大的下擺延展開來,一直暈染到觀者心裡。10月12日,精品旗袍、滿族服飾保護與研究創新成果展現場,眾多市民被華美旗袍和多樣的文創產品吸引。

帶你走進旗袍的世界

“好幾天前就聽說沈陽要舉辦旗袍文化節,有展覽還有新品發布會,特別期待。今天早早來到老北市文盛園,一進來就看到了這麼多精美旗袍,太值了!”12日中午,沈陽市民劉女士一邊細細品鑒旗袍,一邊對記者說。

本次精品旗袍、滿族服飾保護與研究創新成果展按照功能和展覽形式,分為第五屆沈陽旗袍文化節精品旗袍展、第二屆滿族服飾文化保護與創新成果展。其中,精品旗袍展展出17位設計師的代表作品。“來自全國的17位優秀設計師帶來代表作品,給觀眾美的享受。”成果展相關負責人介紹,最貴的一件旗袍價值超過6萬元,是寶羅莉卡品牌設計師李天然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8位沈陽本土旗袍品牌設計師作品亮相成果展,包括解小秢·錦瑟花間、鐘鈞·最盛京、高氏旗袍等品牌作品。“我已經連續三年參加沈陽旗袍文化節,在旗袍文化節的推動和助力下,沈陽旗袍市場越來越好,本土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參加此次展示的御室皇家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設計師麼乃鳳說。

非遺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如果觀展時,被這些華美的旗袍吸引,想要帶回家怎麼辦?記者了解到,此次成果展上,觀眾現場購買或定制旗袍,可享受折扣優惠。

此外,一系列家居、裝飾品、工藝品等文創產品,也在成果展上亮相,達到“以展帶銷”的目的。大連藝術學院的展台上,展示著11位教師創作的100多件文創作品,包括服裝、絲巾、口罩、香包、胸針等。其中,師生共創的“香火相傳”系列香包更是別具特色。“我們帶了3件編織包進行展示,很多觀眾詢問,但因為是其他客戶預定的,很遺憾無法現場出售。我們已經建立了聯系方式,可以在展后提供定制服務。開幕不久,已經售出好幾個香包,我們的文創產品受到大家歡迎,非常開心。”大連藝術學院教師李春夏說。

大連藝術學院教師高明,此次帶來了自己的收藏作品,其中包括滿族金簪、滿族鎏金點翠步搖、滿族盤金繡雙龍老繡繡品等清朝不同時期的展品。“我第一次在沈陽參加展覽,觀展讓大家了解到滿族文化除了旗袍,還有飾品、男袍等,是非常有意義的非遺文化傳播與傳承活動。”高明表示。

來老北市文盛園

定制專屬旗袍吧

10月12日至14日,第五屆沈陽旗袍文化節精品旗袍展、滿族服飾文化保護與研究創新成果展,在老北市文盛園美術館舉行。記者12日在現場看到,華美旗袍集中展示、展商積極交流、觀眾熱情品鑒……一場成果展,為市民提供了優惠購買旗袍的渠道,在企業、品牌和消費者之間搭建了一個優質平台。

本次成果展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聯合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遼寧工作站、遼寧省滿族服飾文化發展促進中心、中共和平區委宣傳部共同承辦,用“以展帶銷”的理念,架起旗袍文化與產業發展的雙向橋梁,帶動旗袍從沈陽故宮鳳凰樓“走進”尋常百姓家。

作為第五屆沈陽旗袍文化節主體活動之一,成果展吸引了來自全國11個省市的40余家單位積極參展。在活動現場,觀眾既可以看到滿族服飾和東方旗袍的發展歷程、傳統文化與手工技藝的傳承創新,還可以現場挑選購買自己中意的旗袍服飾配飾和國潮文創產品。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好地普及旗袍文化,為期3天的成果展期間,觀眾可以現場購買或定制旗袍,享受各種折扣優惠。

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會長王翀介紹,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與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共同征集了大量展品,參展商包括知名旗袍品牌、滿族服飾文創企業、高等院校、傳承人、服裝設計師等,特別是挖掘了沈陽8位設計師和品牌代表參展,市民朋友可以現場買到沈陽本地設計師的作品。沈陽旗袍文化節已經連續舉辦五屆,相信在政府、行業、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在國潮消費崛起大趨勢下,沈陽旗袍產業一定大有可為,為推動沈陽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此次成果展開放時間為12日—14日10時至20時,想要擁有專屬於自己旗袍的市民朋友,快去現場定制、選購吧!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楊博、劉海搏/文

(責編:王斯文、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