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要聞

中遠川崎的效率“傳奇”

孔愛群 胡海林 劉 璐
2021年10月11日08:10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遠川崎的效率“傳奇”

智造,工業發展的大勢所向。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向縱深發展,其中蘊藏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發展潛能。

場景,遼寧振興的優勢所在。多年積累的產業數字化應用場景資源和數字產業化數據資源,是遼寧發展的“最大本錢”“最厚財富”。

當“優勢”遇上“大勢”、“基礎”碰到“機遇”,遼寧省委省政府立當下、謀長遠,作出打造“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決策部署,一場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洪流席卷而來。

2021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即將召開,遼寧推進“兩化融合”進展如何、成效怎樣?本報今起推出“走進‘場景’看智造”專欄,組織記者分赴省內各地,走進廠礦車間,觀實景、摸實情、看實效,反映企業耕“雲”種“數”、以智賦能所帶來的變化。

偌大的船體車間,機械的作業聲中,一片片灰色鋼板像一頁頁紙張,經過大型“打印機”慢慢輸出。緊接著,高大的橋式起重機鳴著警報移將過來,隨著電磁吊的下落、升起,印有生產信息的鋼板被輕鬆取走,送往下一道工序。

“這就是我們自己研發的鋼板全面印字系統,2017年投入使用,是國內首台套全面印字系統,可在鋼板滾動狀態滿幅印字。”9月16日,在大連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簡稱大連中遠海運川崎)上萬平方米的船體車間裡,制造本部部長助理王朋的語氣中透著自豪。鋼板全面印字系統利用數字技術打通了從設計到生產的全流程,不僅節省人力,還大大提升了后道工序的效率。“過去,都是人工蹲伏在鋼板上寫字、做標記,費時費力不說,還有出錯的隱患。有了這個印字系統,把設計圖紙數字化,一次性打印出來,省去很多環節。”王朋介紹。

大連中遠海運川崎成立於2007年,是中遠海運集團和川崎重工投資建設的第二家現代化大型船舶企業,主要建造大型散貨船、VLCC油輪等大型高性能遠洋船舶,完全達產后年造船能力將達到240萬載重噸。

“論造船效率,我們在全國數一數二。”提到公司在業內的地位,王朋十分自信,“之所以領先,除了硬件設施較先進外,更主要的還是對智能化的高度重視和追求。”

目前,大連中遠海運川崎相繼投產的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達到19條,包括智能立體倉庫、FCB-RF自動焊接生產線、管材加工焊接機器人生產線、鋼板數控切割生產線等。企業以數字化精益設計為源頭,集成化信息系統為支撐,精益生產和智能化裝備為手段,精益管理為保障,在確保作業安全和質量穩定的基礎上,大大縮短了產品建造周期。“我們引進先進的設計系統,結合公司生產條件進行二次開發,將設計數據與生產能力匹配,形成了具有大連中遠海運川崎特色的生產設計體系。”電算科副科長田偉說,覆蓋生產全過程的每塊鋼板、每個零部件都納入完整、有序的編碼體系,將龐大的船舶制造過程數字化、符號化,保証了生產過程始終處於可控、在控狀態,出現問題,可敏捷反應。

在大連中遠海運川崎,工廠U形布局,物流距離最短﹔車間之間以輥道連接,材料運輸更高效。廠區內,無時無刻無處不體現著對效率的極致追求。

“公司2019年成為遼寧省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區之一,並與中國移動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書,陸續開通了5個5G室外基站和3處室內基站,到去年年底,企業5G信號覆蓋率達85%。”站在1號塢兩台800噸龍門吊前,田偉告訴記者,800噸雙機聯動作業將嘗試採用更先進的5G通信技術替代傳統網橋通信方式,以解決傳統方案易受干擾問題。碼頭上在建船舶艙內也覆蓋了5G信號,溝通和作業更加順暢。

(責編:邱宇哲、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