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守望青春》致敬高校輔導員

“我是鷹,雲中有志。我是馬,背上有鞍……我要對著藍天說我是青年。” 這是電影《守望青春》中,教師劉威在海邊讓他的學生大聲朗誦詩歌,增強自信心的場景。
9月9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等聯合攝制的電影《守望青春》在大連海事大學舉行了首映活動。首映現場,以全國道德模范、時代楷模、“最美奮斗者”等榮譽稱號獲得者大連海事大學教授曲建武為原型,致敬高校輔導員的電影《守望青春》,引發觀眾的共鳴,很多觀眾幾度淚下。
以曲建武為原型 致敬高校輔導員
以曲建武為原型,致敬高校輔導員的電影《守望青春》是中宣部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項目,由青年導演王野執導,林永健主演,鞏漢林友情出演。影片以林永健飾演的主人公劉威老師回訪的方式,在鏡頭的穿插交錯中呈現一幕幕感人的故事。從自卑到自信、從虛度到奮起、從淡漠到親情……在輔導員劉威老師的幫助和引導下,一群年輕人終於成功跨越青春成長的種種“關口”。
影片成功塑造了一位既堅守國家民族大義,又洞悉學生心理,甘願為年輕一代健康成長嘔心瀝血的當代優秀教師形象,他是引領者,也是陪伴者、喚醒者,他有現實的人物原型,偉大而平凡,嚴肅而溫暖。
接受記者採訪時,林永健回憶了接拍這部戲的過程。他說:“一天,導演王野來找我,說他要拍一部講述高校輔導員故事的電影,我對高校輔導員不太了解,導演跟我說戲,一場是船上的戲,世界各地的學生給老師打來電話,還有一場監獄的戲,說完這兩場戲,我就說我演。” 林永健說:“當初看劇本的時候,我就數次哽咽、數次流淚。特別是當我看到劉威老師參觀當年他帶過的‘問題學生’擔任船長的巨輪,那麼多學生從世界各地的大洋、港口打來電話向他報到時,我一下子就有了畫面感,對身為師者用愛哺育學生成長、桃李滿天下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是一個不太能喝酒的人,但是看完這個劇本,我喝了不少啤酒,就是被劉威老師感動的。”
王野說,拍這部影片的初衷是致敬高校輔導員:“我們以曲建武為原型,在採訪體驗生活中,了解全國20多萬名輔導員在平凡工作崗位上的不平凡經歷。我們把這些故事濃縮成4個故事。故事中輔導員是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一樣看待,為了保護他們的隱私,疏導、教誨他們,在青春成長的關鍵時刻,給予正確的引領。每個故事,其實都是偉大的,這是我們專心去創作的原因。”
“在電影裡看到自己和曲老師的影子”
曲建武認為,老師的理想境界是成為學生另一重意義上的家人,以精神、心靈、情感為紐帶的“家人”。
這部影片通過創造性的轉化,塑造了一位有家人般的親切與溫暖,同時兼具智慧和勇氣的師者形象,喚起人們久違的熟悉而又親切的感覺。
活動當日,電影原型曲建武也在首映現場。他說,看完影片又想到自己選擇當一名輔導員的初心。“大學教育,厚德載物。隻有把孩子們培養好,我們的民族才能強大,國家才有未來。所以我非常堅定要做一輩子輔導員。”他還說,林永健表演得太好了,走進了他的內心。
曲建武老師曾經的學生也趕到現場,其中有在西藏工作的學生閆沛興,他說在電影裡看到了自己和曲老師的影子:“我和電影中那個學生一樣,也是家裡比較貧困,不愛和父親交流,父母感情不太好。那時我在大學裡很迷茫,沒想過能把大學讀完。在我生日那天,曲老師請我吃飯,聊起了我的心事。是曲老師一點點解開我的心結,20萬字的短信息交流、曲老師三次去我家家訪,我老家在甘肅,很偏遠,就像電影裡演的一樣,真的是跋山涉水。他給我父母打氣,讓我們有信心。電影裡有很多我的元素,我特別感動。曲老師就是我的燈塔,在我的人生中非常重要。” 大連海事大學學生趙邦淏、呂戰等參演了這部電影,趙邦淏說:“通過參演這部電影更加了解輔導員工作的艱辛與不易。” 呂戰說:“能參演這部影片很幸運,影片講的是我們學校曲建武老師的故事。我們學校門口有一座燈塔,每天晚上都會亮起,曲老師就是這個燈塔。影片講述的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情感細膩真切,讓我們真正地感受到了大學輔導員的辛勞、無私與偉大。”
據悉, 《守望青春》將於9月17日公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